版次:08 作者:邓勤
本书是徐迅雷新的一部人物随笔集,收录作者近年来在《人民日报》《杭州日报》《都市快报》《中国网》等媒体平台上发表的人物随笔。这些文章叙述了王安石、郑和等历史人物的开拓性事迹,魏源、龚自珍、林则徐等近代智识者的进步思想以及袁隆平、钱伟长、屠呦呦等当代科学家的巨大贡献。通过对众多人物的书写,探索了人立于天地之间的价值与意义,强调进步思想与崇高理想是每个时代的追求。
在徐迅雷出版的人物随笔集《天地立人》中,历史人物与当代先锋在书页间交错,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精神长卷。本书包括“思想之天”“广袤之地”等五辑,以“立人”为魂,通过对鲁迅、袁隆平等百余人的书写,将个体命运置于时代洪流中,展现了人类对真理、自由与尊严的永恒追求。书中既有思想者的深邃思辨,也有科学家的严谨探索;既有民间使者的温情传递,也有文艺家的精神翱翔,共同构建起一个跨越时空的精神谱系。
在“思想之天”章节中,作者将笔触伸向那些为时代启蒙的先行者。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远见,打破了天朝上国的迷梦;龚自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呐喊,直指封建桎梏的要害;林则徐的外交檄文,虽显稚嫩却开启了近代中国的觉醒之路。这些思想者如同划破夜空的闪电,照亮了中国近代的艰难历程。在鲁迅篇中,作者以“世界的鲁迅”为视角,揭示了这位文化巨人的双重性:既是“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批判者,也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启蒙者。作者特别强调鲁迅的“立人”思想,认为其核心在于“尊个性而张精神”。
在“广袤之地”章节,作者聚焦于科学家群体,展现了他们在实验室与田间地头的坚守。袁隆平的“种子的力量”不仅改变了中国粮食生产格局,更以“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的情怀普惠全球。屠呦呦在青蒿素研究中“以身试药”的勇气,体现了科学家的担当与执着。这些科学家的故事证明,真正的科学精神必然饱含人文关怀。
在“缤纷之史”部分,徐迅雷通过中外人物的对照,展现了文明交流的深层力量。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不仅是航海技术的胜利,更是和平交流的典范;小岛康誉40年如一日保护新疆文化遗产,用行动诠释了“大爱无疆”的真谛。这些故事揭示了一个真理:文明的进步从来不是单向的征服,而是双向的滋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彩锦护臂的发现。这件汉代文物的出土,不仅是考古学的重大突破,更成为中日文化合作的象征。这种民间外交的力量,在当前国际局势动荡的背景下,更显珍贵。
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构建了一个跨越时空的精神坐标系。书中的人物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未来的预言者。作者以杂文家的敏锐与学者的严谨,将个体命运与时代脉搏交织,展现了“立人”精神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表现形式。这种书写不仅是对过去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启示。
邓勤(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