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动能 向新提质推动新型工业化

版次:T1 作者:鲍淑玲

在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浪潮中,党建引领是核心动力。“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战斗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这一理念早已深植于银川市工信局的工作实践中。近年来,该局通过建强“组织链”、集聚“资源链”、壮大“服务链”,持续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强劲动能,在聚焦产业发展、主攻工业经济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使工业“顶梁柱”的支撑作用愈发凸显,“压舱石”的战略地位更加稳固。

建强“组织链”筑牢发展根基

党的领导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市工信局党组班子始终将党建工作贯穿于工业发展的全过程,紧紧牵住党建“牛鼻子”,通过建强“组织链”,确保政治方向与工作部署、发展目标同频共振。该局党组班子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带头把握工作方向,以机关党组织为桥梁纽带,围绕“大抓发展、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发展”总体思路,全力助推全市经济迈上新台阶。

在产业升级进程中,银川市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主攻方向,以“三个升级”为抓手,推动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2025年,全市谋划实施41个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及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达8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8.6亿元。1~5月,全市技改投资同比增长44%,增速比全区平均水平高出49.1个百分点,位居全区五地市首位。

聚焦高端化升级,银川市加速设备更新步伐。围绕新型工业化目标,相继出台《银川市工业企业贷款及设备融资租赁贴息政策实施细则》等政策文件,积极引导企业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技术改造再贷款等政策红利。支持企业运用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实施改造。推动蒙牛年产10万吨1L大包牛奶加工生产灌装改造等14个项目申报2025年国债资金,推荐共享装备等24个项目申报第四批国家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再贷款。指导威力传动等13家企业申报2025年自治区工业企业贷款贴息项目,累计获得2179万元资金支持。

智能化升级领域,银川市全力推动数字技术融合创新。今年以来,陆续出台《银川市数字化转型“小灯塔”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等3项政策,上线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中心,并组织召开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评测及诊断培训会。支持“链主”企业与行业龙头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加速推进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目前,已培育7个国家级、72个自治区级、6个市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平台,建成72个工业互联网平台、59个数字化车间、22个智能工厂,推动575家企业上云上平台,完成425家企业数字化诊断服务。

绿色化升级成果显著。银川市构建起国家、自治区、市三级联动的绿色制造体系培育机制,形成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企业带动上下游协同创建绿色工厂的良好格局。通过出台节能减碳奖补政策,鼓励企业采用绿色低碳工艺技术装备改造升级。全市工业能耗强度在各地级市中表现最优,以年均6%的工业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10%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富邦印刷、共享铸钢等4家企业获批2024年国家级绿色工厂,目前已累计建成2家国家级绿色园区、19家国家级绿色工厂、30家自治区级绿色工厂。

集聚“资源链” 激发产业活力

近年来,银川市以深化科技和产业融合为核心,全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今年以来,积极构建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精准挖掘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的先进制造业企业,在“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上持续发力。聚焦新材料等特色优势产业、装备制造的重点细分领域,深入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积极打造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加快构建银川“千百十”特色产业集群。围绕先进光伏硅、装备制造等9条产业链实施102个延链补链项目,推动产业链横向耦合、纵向延伸。

在党建引领下,银川市以产业链建设为抓手,推动产业集聚与产能释放,引导链上企业从分散发展向协同联动转型。今年3月,银川启动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专项行动,按照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领航级四个层级分阶段推进培育工作。通过精准制定扶持政策、组织专家深入各县(市)区及园区开展专项辅导,并依托《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2024年版)》开展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测评,助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目前,培育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预计首批将有60家企业纳入基础级智能工厂培育库。

在“链主”企业培育领域,银川市成绩亮眼。在2025年自治区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认定中,中环、小牛自动化、泰益欣、沃福百瑞、盾源聚芯5家企业成功入选。截至目前,银川市共有16家企业获评“链主”企业,其中自治区级10家,占全区总数的40%,数量位居全区第一。自2023年起,围绕自治区“六新”产业及光伏、装备制造等9大重点产业链的10个细分领域,银川已培育12家市级“链主”企业,其中6家被认定为“双链主”企业。

为支持“链主”企业发展,银川市围绕“三新”产业发展和“三都五基地”建设,聚焦“链主”企业培育,相继出台了《银川市产业链重点企业培育认定管理办法(2024年修订)》《银川市供应链配套项目补助政策实施细则》等多项支持政策。截至目前,已累计兑现2600万元支持资金,引导“链主”企业在产值突破、以商招商、扩大本地配套等方面发挥牵引带动作用,进一步稳定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带动本市产业链同步提升。

壮大“服务链” 优化营商环境

今年以来,市工信局强化为企服务,实施“一园一策”抓统筹、“一行一策”抓调度、“一企一策”抓纾困,全力筑牢工业经济“稳进”根基。强化市、县、园区三级联动,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强化重点指标分析预警,研究制定重点产业逆周期调节政策工具箱,持续为企业纾困解难。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为抓手,深入项目一线,靠前协调、主动服务,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速壮大产业规模。

深化区域重点产业合作成为推动银川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今年3月,银川市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供需对接会在宁夏宝丰昱能科技有限公司成功举办,近20家企业借助“产业供需”平台共谋合作,其中宁夏宝丰昱能科技有限公司与威力传动、青龙塑料管材现场签署框架协议。今年以来,市工信局聚焦企业急难愁盼,积极开展多产业供需对接活动,助力企业拓展市场、破解发展瓶颈。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搭建多元对接平台,推动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

在创新服务模式方面,银川市通过数字化赋能企业转型。上线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中心,实现规上企业数字化水平评测全覆盖,为企业定制“一企一策”改造方案。组织15家优质服务商开展3批次免费诊断,形成361份专属转型报告与方案,并制定行业转型标准和实操指南。组建由27家服务商、46名专家构成的专业团队,精准匹配企业需求,创新开发116个低成本、易实施的“小快轻准”解决方案。

同时,为深化党建与业务融合,更好地服务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市工信局联合自治区工信厅、银川经开区及蒙牛特仑苏、巨能机器人等7家企业党组织,开展主题党日联建、政策理论联学、助企纾困联动活动,搭建政企沟通桥梁。活动中,企业现场提出发展诉求,部门负责人及时回应政策,承诺定期开展政策宣讲,建立问题台账跟踪解决。“我们将深化与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合作,打通企业数字化转型堵点,推动优质金融资源和技术服务向实体经济集聚。”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从建强“组织链”到集聚“资源链”,再到壮大“服务链”,市工信局以党建为引领,在新型工业化的征程中不断探索前行。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有效激发产业活力,为银川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红色动能”。未来,银川将继续深化党建与工业融合,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本报记者 鲍淑玲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