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8 作者:李振文
从银川市区出发,经正源街,接永宁快速路、永青路,一直向南,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车程后,海子湖便出现在不远处。
夏日时节的海子湖,苇丛荡漾,荷叶田田。这里不仅是一处环境幽雅、资源丰富的美丽湿地,更有着丰富而迷人的人文历史底蕴。
▶绿海中的一枚银镜
海子湖位于永宁县望洪镇靖益村,距永宁县城15公里,湿地面积约150公顷。
停车驻足,离路面还有一段距离的海子湖在不远处静静坐落。蔚蓝天空下,湖水清亮,四周被密密生长的莲叶簇拥着,如绿海中一枚巨大的银镜,倒映着湖畔的绿树和头顶无际的湛蓝晴空。
看着有些发呆的我,同行的村人王万清说:“这还不及我们小时候的(海子湖)十分之一大呢!”王万清出生于1945年,当年他生活的村庄就在海子湖边,庄子名叫大北方。如今庄子里的人都住到了海子湖东南方向不远处的增益园小区。说是不远,但即使开车过来也得十几分钟路程。已经80岁的王万清,也有好几年没来看过这个“小时候天天在这里耍”的“老朋友”了。
我不知道老人的话是不是有些夸张,或者记忆失真。但来时经过的增益园小区里的几位大北方人,却真的认为这“海子湖”名字里的“海”,就有“大海”的意思。有几位老者就说:“以前听老辈人说,这湖底下与大海连着呢!”在他们的眼中,海子湖充满着太多神奇。
▶ 海子湖名称来历探源
海子湖的“海”其实另有所指。宁夏文史专家鲁人勇介绍,海子湖清代即有记载,为“七十二连湖”之一。1935年海子湖面积约7000亩。海子湖湖水清澈,相传能治多种慢性病,阿拉善左旗的蒙古族人常到此取水饮用、挖芦根煮水服之,称其为“海子”。
“海子”一词源自蒙古语,原意为“湖泊”或“水潭”。这一名称在元代开始广泛传播,受此影响,北京、内蒙古、青海、西藏、新疆等地也多有被称为“海子”的湖泊。永宁县史志专家姜自立说:“明代时,因为在(海子)湖边建有娘娘庙,此湖还曾被叫过娘娘湖,后来明代在贺兰山修筑长城,蒙古族部落从此西迁,人们也在原‘海子’之称后加了一个‘湖’字,从那之后,就一直叫作‘海子湖’。”
查阅1936年《宁夏省水利专刊》所附《夏朔两县各渠退水沟道形势图》,今海子湖所在,属当时宁朔县靖益堡地域。其湖水域广阔,南侧与一小湖以沟道连通,湖名“杏子湖”;湖北,与西大沟连通;湖东,不远处为蜿蜒流过的唐徕渠;湖西与湛恩渠(今新开渠)紧邻,再往西便是一望无垠的荒芜沙漠。
▶ 一个有故事的湖泊
海子湖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被收入《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和《永宁县志》。比如,《海子湖的传说》《草大鬼夜擒金马驹》《海子湖的金马驹》《金链绳的传说》等。在这些传说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海子湖的金马驹》。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个传说流传最广。那时候,甚至有人说自己亲眼看见湖中跑上来一匹金马驹,到稻田里吃稻子。那时候人们还传说,海子湖的湖水能治病。后来很长一段时期,还有人专门跑到海子湖舀水喝呢。”姜自立笑着说。
走在海子湖边,身旁的湖泊荷叶田田,波光粼粼,油绿茂密的苇丛中,不时传来水鸟“咕咕”“嘎嘎”的鸣叫,仿佛每一处景色都是一幅精美的画卷。身旁的王万清老人静静地站着,看着眼前这个他们无比熟悉的海子湖,这里藏着一个个美丽的传说,也藏着他们记忆里一个个难忘的故事。
本报记者 李振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