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2 作者:梁小雨
七月的银川乡村,处处洋溢着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7月1日,在兴庆区掌政镇春林村昆仑育苗种苗农业产业种植基地,机械轰鸣、工人忙碌,新建温棚及老旧温棚改造工程建设正酣。新建与改造后的温棚虽墙体厚度仅为传统土棚的六分之一,却因采用“新型集成相变墙体用蓄热砌块”技术,化身为高效“太阳能储蓄罐”——冬季白天吸收光能,夜晚可缓慢释热,保障植株生长温度。
据了解,“新型集成相变墙体用蓄热砌块”科技感与绿色理念兼具,以建筑垃圾再生材料为基底,掺入粉煤灰等工业固废,通过专利技术加工而成,蓄热与隔热性能突出。据春林村党支部书记潘利华介绍,即便遭遇极寒天气,新型温室大棚内温度仍能稳定在8℃以上。
春林村昆仑育苗种苗农业产业种植基地是银川市今年重点支持的农业产业项目。今年,银川市紧扣“产业集聚、项目引领、集中统筹、重点发力”发展思路,深耕“土特产”开发,全面激活乡村振兴产业动能。全市统筹谋划实施137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总投资64155万元,目前已开工108个,开工率78.8%。从春林村智慧育苗基地到金凤区良田镇现代农业融合示范园,从西夏区贺兰山西路街道良渠稍村高端水产养殖基地到永宁县望远镇设施农业拱棚园区,一批资源优、带动力强的特色种养项目拔节生长;兴庆区通贵乡黏玉米加工车间、金凤区丰登镇田园综合体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与三产融合项目同步推进,逐步构建起“产、加、销、旅”一体化产业链。
资金保障是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银川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全市积极申报争取中央及自治区衔接资金53710万元(中央33231万元、自治区20479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840万元,同比增长12.2%;市本级配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专项资金4300万元,为乡村振兴筑牢财力支撑。
在资金使用上,银川市将“健全联农带农机制”作为衡量项目成效核心标准,对单体投资 500万元~1000万元的产业项目开展市级专项论证,确保每个项目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全市通过土地流转、生产补贴、务工就业、产销对接、收益分红等多元方式,实现联农带农机制全覆盖,为脱贫群众铺就稳定增收路,以“真金白银”托起群众幸福生活。
本报记者 梁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