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瑰宝绽放时代光彩

——西夏陵申遗成功在我市各界引发热烈反响

版次:02 作者:李阳阳 鲍淑玲

7月11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在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西夏陵”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举实现宁夏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喜讯传来,银川各界沸腾,每一个银川人的心中都激荡着自豪之情。记者走访了西夏陵申遗工作参与者、文物工作者、专家学者、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游客及银川市民等,让我们一同感受这份澎湃的心潮。

专家学者

时不我待 逐梦而行

“西夏陵申遗成功,我们所有参与其中的人都很高兴,但无论是西夏陵还是西夏陵博物馆,未来的路依然漫长。”西夏陵博物馆馆长师培轶介绍,对他而言,西夏陵博物馆既是工作场所,更是实现梦想的舞台。2024年8月申遗迎检工作结束后,他就一直在思考——如果申遗成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博物馆该如何前行?反复思考后,他觉得西夏陵博物馆今后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对遗产价值进行深入而持久的研究。

在师培轶看来,中国未来发展中,软实力文化的发展也很重要。这些年,通过游客的留言,他能感受到游客发自内心对祖国发展的骄傲与自豪,也能感受到游客日益增长的文化自信。正因如此,他认为要不断加强对遗产价值的研究,面向世界展现中华文化的灿烂,让世界听见中国的声音。

捷报回传催人奋进,宁夏大学民族与历史学院院长杜建录早已谋定了前行的航向。“我们正通过传统研究与现代技术结合的方式,推动西夏学研究迈向新高度,同时全力提升宁夏的文化影响力与文化自信。”杜建录介绍,在研究方法上,团队采取“双轨并行”策略:一方面延续数千年来的手工解读方法,这是构建大数据库的基础,只有人工解读精准,大数据分析才能可靠;另一方面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已建成大型西夏文物数据库和数字化西夏文献检索系统。通过将数百种文献数字化,研究者能快速掌握一个字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这不仅大幅提升了研究效率,还有可能颠覆过去的部分认知,为西夏文词典编纂等工作提供强大支撑。

“西夏研究对提升宁夏的形象与影响力至关重要。当前,西夏学已成为国际性学问,中国在西夏学领域已处于世界中心地位,而且在西夏研究方面具备独特优势。”杜建录满怀信心地说,“宁夏大学已组建了专业团队,正致力于构建以西夏陵为核心的西夏研究体系、史料体系等。未来,团队将持续深入研究,巩固学术话语权。”

申遗工作参与者

守护文明根脉 探索活态传承新路径

“西夏陵申遗成功既在我的意料之中,又有些出乎意料。意料之中是因为大家为此付出了诸多努力;出乎意料的是,成功来得这么快,给了大家一个惊喜。”宁夏文物鉴定委员会副研究馆员马升林说。

马升林在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工作了21年,其中有10年都投身于西夏陵申遗工作。“成功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能为西夏陵申遗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觉得很值得。”他坦言,西夏陵申遗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单靠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就能完成的,其间有许多团队和群体的付出让他印象深刻且深受感动。比如,国家文物局给予了大力支持,陵塔本体加固保护工程的资金就由其拨付,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还与东华研究院合作开展了本体加固保护工作;此外,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等各级单位和部门也为西夏陵申遗的环境整治工作提供了大力支持。

“申遗成功后,对西夏陵的文物保护、利用、展示、阐释、传承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要在文物保护上投入更多力气,在管理上更加精细,在利用上更加丰富,在传承上更加坚定,持续把这些工作做好。”马升林说。

当银川市文物管理处主任林浩听闻西夏陵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喜讯时,往事涌上心头,那些烈日下与同事们参与西夏陵环境整治的日子,那些因方案论证而起的争辩,那些跨越国界的学术对话,凝结成眼角激动的泪光。作为亲历者,林浩心中的情感格外复杂,既有欣慰,更有清醒的使命感。

在林浩看来,西夏陵申遗成功不是终点,而是迈向更高标准的起点。他表示,未来,将以三个维度深化保护传承,即构建全域保护新格局,依托“西夏陵监测”智慧平台,建立多学科交叉的预防性保护体系,实现遗址本体与周边环境的协同管控;开创研究阐释新境界,系统整理申遗过程中形成的档案资料,联合国内外学术机构开展比较研究;探索活态传承新路径,在严格遵循世界遗产公约的前提下,创新沉浸式展示方式,让游客通过遗址巡礼、数字复原、非遗展演等多维体验,感受西夏陵的独特魅力。

文物宣传工作者

让古老的西夏陵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7月11日是个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西夏陵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喜讯传来时,我们每一个人都沉浸在无比的喜悦与自豪中。”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宣传科科长刘峰表示,西夏陵申遗成功后,未来的道路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其中一员,他深知这既是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刘峰认为,文物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而西夏陵的保护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他说:“下一步,我们要在西夏陵的保护和系统研究上持续发力。遗址本体的日常维护、保护修缮,以及对游客的有效监管,都是保护工作的重点。我们要将‘久久为功’的理念贯穿文物保护始终,充分发挥科技的赋能作用,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西夏陵这一珍贵文化遗产。同时,要依托西夏研究院的平台优势,强化对西夏陵的系统研究,让古老的西夏陵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作为宣传战线的一员,刘峰表示,将以此次申遗成功为契机,加强西夏陵的宣传,着力提升国际传播能力,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将西夏陵打造成宁夏的国际旅游目的地招牌,以及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名片。

同样受到西夏陵申遗成功鼓舞的,还有西夏陵博物馆讲解员闫梓桉。“得知西夏陵申遗成功的那一刻,我的内心满是激动与自豪。作为西夏陵的讲解员,我深感责任重大。过去,我向游客讲述西夏陵的历史时,很多人对这里还比较陌生。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西夏陵,这也激励着我深入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讲解水平,用更生动、更精彩的方式把西夏陵的故事呈现给每一位游客。”闫梓桉说。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责任在肩 拥抱机遇

“听到西夏陵申遗成功的消息时,我正带着团队研发西夏非遗系列文创及手办。那一刻,我们设计的吉祥鸟仿佛睁开了眼睛,就像沉睡近千年的西夏工匠在为我们的设计点赞。”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宁夏非遗文创企业负责人李剑说。

李剑表示,未来会持续深耕传统技艺,在每一张纸中传递历史的温度,确保技艺精髓不失其真、不褪其色。同时,他会积极探索AI等智能技术在非遗创新设计、精准传播推广等关键环节的应用,为古老技艺插上现代翅膀。“以前做西夏文创总担心市场不认可,现在能理直气壮地把鸱吻兽、莲花砖等开发成系列文创了,因为咱们的文化IP有了世界级认证。”李剑高兴地说道。

“成功的荣光落定,肩上的责任更重一分。如何让这凝固的历史在新时代焕发新生,实现其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崭新考卷。”银川市文化艺术馆馆长、银川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张晶说。

张晶深知,世界文化遗产需要活态的诠释与绵延不息的生命力。这份生命力,正深深根植于银川丰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壤之中。银川市文化艺术馆精心策划了“览山日落· 共享遗产之美——2025年银川市非遗创新设计大赛成果展”。这场文化盛宴,将非遗作品的征集、评审、动态走秀与沉浸式展陈深度融合,这不仅是对西夏陵文化底蕴与申遗成果的立体呈现,更将在互动与共鸣中,点燃尊崇遗产、热爱遗产的炽热氛围。此次大赛的精髓,正在于促成世界遗产与非遗的一次次匠心“相遇”。传承者以巍峨的陵阙轮廓、密布的石刻文字、精美的出土文物纹样为灵感源泉,将历史的深沉注入了指尖的温度,创作出承载着独特文明气韵的崭新作品。

“作为非遗工作者,我们深知后续保护与传承任重道远。我们将以更勤勉的身姿、更创新的智慧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誉,将这份守护的责任继续扛在肩上,走向未来。”张晶说。

游客

文化自信在贺兰山下拔节生长

看到手机推送的西夏陵申遗成功的新闻,来自山东的游客王佳既高兴又深感幸运。其实,游览西夏陵本不在她的旅行计划中。前几天在做旅游攻略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一张西夏陵的照片,苍穹之下,圆锥形的“土堆”静静矗立在贺兰山脚下。那种粗犷的苍凉感和古老的神秘感瞬间击中了王佳,让她决定在银川旅游的行程表上添加了西夏陵这一站。

在西夏陵,王佳通过实地参观遗址、出土文物,聆听讲解以及VR体验等多种方式,一层层揭开了西夏陵的神秘面纱。“我拍了很多照片,现在再看这些照片,虽然依然能感受到苍凉感,但似乎又与以往不同了。它是被全世界认可的、值得全人类共同守护的文明印记,一想到这里,我从内心为国家又一处璀璨的文化明珠得到世界的瞩目而自豪。”在王佳看来,申遗成功意味着今后有更严格的保护、更深入的研究和更广泛的传播,她希望未来西夏陵的价值被更长久地珍视。

7月初,银川市民乔娜得知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审议西夏陵申遗后,决定趁暑假带正在上小学的儿子去游览西夏陵。其实她去过西夏陵不止一次,但这次出游的经历却颠覆了她对西夏陵的固有印象,她用“翻天覆地”来形容这里的变化。“在西夏陵,随处都能感受到人们保护遗址、尊重遗址的用心。”乔娜举例说,西夏陵博物馆虽是现代化建筑,色调却与西夏陵保持一致;走进地下走廊,一路观赏着关于西夏陵的摄影作品、绘画作品,走到出口时,竟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而遗址区那简约的围栏和土黄色的步行阶梯,仿佛在默默诉说着“不打扰”的守护理念。

作为家长,乔娜也感叹西夏陵如今多元的展示手段与丰富的互动体验。看着儿子饶有兴趣地在电子屏上查询自己的西夏文名字、借助VR“穿越”西夏陵,乔娜很是欣慰。“我相信西夏陵申遗成功后,一定会有许多游客慕名而来,这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我希望景区未来能够紧跟科技潮流,以更加丰富且生动的手段展现西夏陵的魅力,激发更多青少年对历史的探究,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乔娜说。

银川市民

西夏陵,我们一起守护

周春香是西夏区宁华路街道平吉堡社区的居民,退休后闲暇之余,她便在离家两三公里的西夏陵博物馆应聘了一份保洁员的工作,每天主要负责西夏陵博物馆4个展厅的卫生保洁。

这份工作让她有机会近距离感受西夏陵浓厚的文化底蕴。周春香深切地感觉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对历史产生兴趣,每当看到从外地慕名而来的游客,听着他们对于西夏陵历史奇观的感叹,周春香也不禁感到骄傲与自豪。其实,这份工作不仅给她的退休生活增添了乐趣,还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我觉得西夏陵申遗成功后,随着游客的增多,会有更多的岗位,这样会有更多人找到合适的工作。”周春香说,今后她要更加努力地工作,把环境打扫得更干净舒适,服务好每一个来到西夏陵的游客。此外,她还打算在业余时间参加西夏陵的环境保护志愿服务,为西夏陵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我们社区位于西夏陵缓冲区内,与西夏陵有着特别密切的关系。”平吉堡社区党委书记方媛介绍,近年来,平吉堡社区联合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先后开展了“文化交流研学”“文物保护宣传”等活动48场,参与人数达1000多人次。不仅如此,长约3公里的旅游观光线路把陵区与平吉堡生态园区连接了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说,西夏陵的发展也拓宽了平吉堡社区农户农副产品的销路,解决了辖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均衡等诸多问题。同时,西夏陵的发展还带动了平吉堡社区的就业,截至目前,该社区共有包括周春香在内的12位居民在西夏陵实现就业,从事保洁员、旅游观光车司机等工作。“希望西夏陵站在新起点上,未来之路越走越宽广。我们也会竭尽所能地配合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守护好西夏陵。”方媛说道。

“我家就住在西夏陵附近。得知西夏陵申遗成功,作为西夏区居民,我满心骄傲与自豪。”西夏区宁华路街道农垦建社区党委书记刘霞表示,西夏陵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历经岁月洗礼,是老祖宗留下的珍贵财富。申遗成功让西夏陵走向世界舞台,知名度大幅提升,会吸引更多游客前来领略魅力。“这不仅能带动家乡旅游业发展,让居民生活更富足,还能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多元与包容。相信未来,西夏陵会成为家乡一张耀眼名片,吸引四方来客,让家乡愈发繁荣!”

本报记者 李阳阳 鲍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