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3 作者:刘旭卓
光明村的种苗茁壮生长,和顺新村的西红柿缀满枝头,泾龙村的红薯发往全国,创业一条街的“良田好物”吸引着八方来客……近年来,金凤区良田镇以打造“一村一品”为抓手,打造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培育“大美良田”品牌,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
“一村一品”育特色 产业兴旺底气足
走进光明村的银川鸿盛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育苗基地,工人们正忙着培育种苗。“今年我们新增了11栋育苗大棚,目前已拿到硒砂瓜苗订单近800万株,礼品吊瓜订单150万株,总育苗量可能达到2500万株。”基地负责人苏亚光说。这些承载希望的种苗,一部分销往周边省市,一部分扎根良田镇的沙土地,为当地特色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离育苗基地不远的和顺新村,768栋设施温棚整齐排列。温棚内,红彤彤的西红柿挂满枝头,村民们正忙着采摘。“我们采用‘党支部+合作社+企业’联合发展模式,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西红柿2万亩。”和顺新村村委会主任陈永东自豪地说。更让人振奋的是,当地政府顺势建成的和顺新村果蔬仓储分拣中心,已成为宁夏最大的西红柿田间交易市场,全年总交易额突破了2亿元。
产业链条再延伸 增值增收有保障
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良田镇不满足于停留在初级农产品生产阶段,而是着力打造涵盖种植、分拣包装、直播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在泾龙村红薯园区,工人们正忙着对新鲜出土的红薯进行分拣包装。“今年我们新建了23栋拱棚红薯育苗基地和2000亩优质红薯种植基地,还配套建设了储存地窖、分拣包装中心以及红薯淀粉加工中心。”泾龙村村委会主任马文祥介绍,预计年分拣包装红薯可超1万吨,年产值能达到2000万元以上。
产业链的延伸,不仅体现在生产环节,更延伸到了销售终端。在良田镇村集体经济创业一条街,宁夏铁桥菊莲食品有限公司、园林村“大美良田”甄选直销店等特色店铺陆续开业。“我们正在借助三产融合,持续提升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园林村党支部书记赵福平说,“大美良田”甄选直销店预计每年能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以上,还能解决20余人的就业问题。
品牌建设结硕果 “良田好物”走四方
“我们销售的西红柿、无抗鸡蛋、胡麻油、石磨面粉,都是良田镇生产加工的,大家可以进入小程序下单,包邮到家。”在园林村“大美良田”甄选直销店的直播间里,该村妇联主席惠菊花化身带货主播,热情介绍着“良田好物”。这些年,良田镇依托资源优势,精心打造“大美良田”区域公用品牌,通过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营销,持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在创业一条街的直播间里,主播们热忱推介着“良田好物”;各大展销会上,“大美良田”品牌的优质农产品广受青睐;城市社区直销店里,来自良田镇的绿色农产品成了市民的“心头好”。
品牌建设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和顺新村打造的“顺”字号劳务品牌,不仅解决了本村劳动力就业问题,还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西红柿收购旺季,村民们当起分拣工、装卸工,日收入最高可达400多元。“去年我们实现了农民增收850万元,村集体增收30余万元。”陈永东说。
一组数据见证了良田镇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截至去年年底,全镇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7.25亿元,加工转化率超71%。凭借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的路子,良田镇实现了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本报记者 刘旭卓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