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区

“科技+政策”贴心护航丰收路

版次:03 作者:李阳阳

“各位农机手请注意,今日最高气温36℃,请注意防暑降温!”7月14日,西夏区农机手们的工作微信群里,一条贴心提示准时出现。眼下正值“三夏”关键期,西夏区以高效服务、安全防线、科技装备和精准政策护航丰收路。

今年以来,西夏区有关部门和企业围绕小麦收获及玉米、水稻管护,推出一系列务实举措。农机作业离不开柴油,农户只需一通电话绑定优惠,就能享受“送油上门”服务。“我们把柴油送到田间地头,价格还比市价低3%。”中国石油宁夏销售公司银川分公司文昌南街加油站工作人员介绍,这样做既消除了运输隐患,又解决了农机手用油难题。

为保障农机通行,西夏区还提前发放《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跨区作业证》,下高速时扫码即可核验机型、行驶证等信息。“手续简化,效率提高,省心省时。”跨区作业的农机手杨学贵说。

农机手常士义干劲十足,指着新收割机说:“这台收割机是今年新买的,享受了15%的政策补贴,性能提升不少,今年能大干一场!”像常士义一样受益的农户不在少数。西夏区大力推动农机装备升级,投入88万元农机购置补贴,推广高性能机械20多台,其中植保无人机等智能化设备补贴达30%。同时,农技人员分片指导苗情诊断与病虫害防控,植保无人机统防统治良田超千亩。

安全生产方面,西夏区构建“区、镇、村”三级农机安全管理网络,20个安全联组压实责任,签订百余份承诺书,实行“一车一档、一人一档”管理。为应对突发状况,3支应急服务队24小时待命,15台排涝设备、2台烘干设备可随时应战。此外,同步推进安全宣传“五进”活动,将培训课堂搬到镇街一线,上半年已开展4期农机驾驶员培训,130人次参与,内容涵盖政策、法规与实操规范。

本报记者 李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