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宁绿电小镇

干沙滩蝶变绿能谷

版次:03 作者:卜令峰 闫红强

近日,走进永宁县闽宁镇,戈壁滩上的一块块蓝色光伏板熠熠生辉,巨大的白色风机缓缓转动,储能电站宛如“超级充电宝”般静静矗立。这片土地,正以“24小时全绿电供应”的实践,书写着乡村绿色低碳转型的“闽宁方案”。

不久前,生态环境部公布2025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永宁县闽宁“绿电小镇”示范工程》成功入选。让我们走进这片曾经的“干沙滩”,看新能源如何让它披绿生金。

绿电过剩有良方 储能调配解难题

在闽宁镇,“绿电”总发电量预计每年可达6亿度左右,而当前全镇居民生产生活、农业设施及工业的总用电量约为1.2亿度,“绿电”发电量远超现阶段生产生活的用电需求。如此巨大的发电量如何“消解”与“调配”,同时为全镇发展提供最大“贡献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绿电小镇”项目应运而生。

2023年8月,永宁县与国网银川供电公司启动了总投资13.02亿元的“绿电小镇”项目。该项目围绕“绿色能源、绿色电网、绿色用能”,实施了30项重点工程。项目建成后,不仅能实现24小时绿电稳定供应与离网运行,还将让闽宁镇成为全国首个镇域级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首要解决的便是电量“消解”与“调配”问题。由于光伏与风能发电存在间歇性,而用电需求却具有全天候持续性,针对这样的问题,解决方案是建设新型储能电站。据国网永宁县供电公司副经理王小明介绍,储能电站建成后,能实现24小时绿电供应的目标。

共享储能显威力 储放应急双保障

作为闽宁镇“绿电小镇”的重点规划配套项目,总投资约2.59亿元的大唐闽宁共享储能电站于2024年11月并网投运。它的启用,为“绿电”增添了“存储空间”,宛如一个“超级充电宝”。

据大唐永宁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洪涛介绍,该储能电站并网运行以来,基本实现一天一充一放,可满足闽宁镇的调用需求。其一次可存储电量20万度,按照85%的放电效率,充满后能供应17万度电,用于补充夜间无光及风电出力不足的缺口,助力电网削峰填谷、节能增效。

项目投产后,每年可充放电300次以上,年平均发电量预计达5000万千瓦时,每日电量能满足约2.4万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3.8万吨。

除了“储存”与“收放”功能,这座新型储能电站还具备“应急处突”作用。不同于传统的跟网型储能电站,它是绿电小镇首个具备构网型功能的储能项目。构网型储能拥有电压和频率的调节功能,当周边线路出现故障导致大面积失电时,能自发启动为电网供电,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绿电赋能民生事 幸福指数稳提升

“绿电小镇”通过储能电站、协同控制系统等重点工程建设,正逐步具备24小时绿电供应能力,进而推动新能源“发、储、传、用”协调发展。这不仅为破解当前新能源发展面临的难题提供了借鉴,其建设也成为闽宁镇乡村振兴的“催化剂”。

在闽宁镇原隆村,通过采用“村集体+企业+农户”模式建设屋顶光伏,1635户居民每年可获480元租赁收益,村集体年发电收益超500万元,绿电成为居民的“增收电”。而在木兰村,村民冬季供热已用上电暖设备,“绿电”为他们带来了便捷、安全与实惠。

采访中,木兰村六组村民马忠全告诉记者,以前烧煤炉子既费事又不干净,现在政府安装的空气源热泵,直接用电供暖,想调多少度按下按键就行。村党支部书记何龙则表示,村民冬季供暖更安全了,没有了煤烟一氧化碳中毒的隐患,而且没了煤渣、煤灰,村容村貌更整洁了。他们所说的供暖变化,源于闽宁镇2024年开始实施的冬季清洁取暖项目。该项目的实施,让家门口的“绿电”发挥出更大效能,也让“绿电小镇”为地方发展提供更多服务。2024年通过实施冬季清洁取暖项目,全镇3441户老百姓已享受到煤改电的成果。冬季取暖期间,每天晚上10:00到第二天早晨8:00实行半价优惠,电价从0.48元每度降至0.24元每度。

电网升级强根基 绿电助企谋发展

据了解,在“绿电小镇”项目改造中,国网银川供电公司共投资4600余万元,新增变压器76台、10千伏环网柜9台,新增10千伏高压线路4公里、低压线路60余公里,完成了闽宁镇电网的全面改造和升级。

“绿电”不仅服务民生,还为地方产业发展助力,给用电量大的企业带来利好。闽宁镇辖区内的一家建材企业,2024年前11个月用电量达3600多万度,累计电费1900多万元。“绿电小镇”投运后,按照宁夏最新政策,用户采用双边交易机制全部购买使用绿电,成本将大幅降低。

据永宁县闽宁镇镇长赵超介绍,“绿电小镇”的建设,首先解决了电力供应保障问题,另一个重要作用是降低了工业用电成本。经测算,打造“绿电小镇”可降低约12%的工业用电成本,这对工业企业而言是降本增效的有效手段。从宏观来看,“绿电”正在引发整个行业变革,它不仅能降低企业用电成本,还从根本上解决了行业耗电量大导致碳排放多的难题。

如今,闽宁“绿电小镇”区域新能源利用率接近100%。若消纳本地产生的“绿电”6.47亿度,每年将节约标煤超7.9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03万吨。

本报记者 卜令峰 闫红强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