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3 作者:刘旭卓
盛夏时节,走进金凤区良田镇光明村的现代农业产业园,连片温室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智能化水肥一体化系统精准灌溉,工人们正忙着分拣包装新鲜西红柿……这一派现代农业繁荣景象,是金凤区以农业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近年来,金凤区立足区位优势,通过科技赋能、产业融合、联农带农等创新举措,让乡村振兴成果真正惠及群众。
在良田镇光明村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三期项目现场,18栋温棚已建成,崭新的温棚一字排开,棚内土地平整,光照、给水等设施安装到位,静待农作物“入住”。该项目总用地约62亩,含18栋日光温室及基础服务配套工程,总投资871.99万元。“目前已建设完成,接下来将种植反季节蔬菜,估算利润可达156万元。”光明村党支部书记马玉梅说。
紧邻三期项目西侧的,是光明村已投产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物联网技术正改变传统种植模式。该产业园的每个大棚都装有环境监测设备,实时采集温度、湿度、光照等数据,技术员通过手机APP即可远程调控。“以前种地全凭经验,现在靠数据说话,产量提高了,水肥用量却减少了。”产业园一位技术人员说。
在该产业园,所有的工人都是良田镇本地居民,“收入高的时候,一天能挣近300元。”一位采摘西红柿的村民说道。
7月15日,丰登镇永丰村乡村振兴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二期)现场一片忙碌,工人们正忙着给温棚外墙抹灰。该项目总投资1179万元,将建成19座现代化日光温室,总建筑面积达2.08万平方米,预计今年10月竣工。项目建成后,将与一、三期联动,打造集观光旅游、种植采摘、渔业养殖、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丰登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镇上通过盘活闲置土地,争取衔接资金,规划建设了总占地174亩的三期田园综合体项目。这一项目将推动农业产业向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拓宽农户增收渠道,提升村集体经济实力。
“土地流转有租金,园区打工有薪金,合作社分红有股金,一年能挣七八万元呢!”良田镇村民马平细数着自己的“三金”收入。据了解,农业重点项目建设之初,村里就与引进企业签订了用工合同,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既能挣钱又能顾家。同时,农业产业园创新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订单农业、务工就业、股份合作等方式,带动周边农民增收。
本报记者 刘旭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