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领域活力奔涌 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版次:03 作者:肖梦琪 刘旭卓 李阳阳

盛夏的湖城银川,机器轰鸣与建设号子交织,奏响奋进乐章。这片由建设者汗水浸润的土地上,上半年,市辖三区多个领域活力奔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兴庆区打好高质量发展组合拳

今年以来,兴庆区深入开展“稳增长促发展攻坚年”行动,全力以赴抓经济、促发展、保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兴庆区多点发力,打好“关键牌”。紧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目标,全面落实重大项目“红绿黄榜”晒比促机制。首批基本建设项目开工101个,梳理储备第二批项目30个。项目谋划争取力度持续加大,成功申报兴庆区城市老旧管网治理二期工程等项目8个。招商引资提质增效,开展外出招引28批次,对接国祥世纪、胖东来等企业79家。

作为银川市及兴庆区重点招商引资项

目,总投资超16亿元的砂之船(银川)奥莱项目已进入开业筹备阶段。项目位于六盘山路与友爱街、丽景街交会处,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主体建筑等核心设施已建成。项目计划引入400余家品牌,涵盖全维度业态,旨在通过错位竞争,打造独特的一站式购物目的地。其设计融合绿色生态与艺术理念,包含三大核心IP,并创新引入多种特色业态。其中,C馆复原江南水乡风貌打造的“江南水街”文旅街区,巧妙融入银川地域特色,将成为文商旅微度假新地标。项目开业后,将极大丰富宁夏及周边地区消费选择,有效提升区域消费活力。

农业领域同样成绩斐然。在兴庆区农业发展的重要阵地月牙湖乡,盛夏时节优质蓝莓株苗茁壮生长,20栋新建牛舍已投入使用,新扩建的2000亩蜜瓜温棚也全部建成,处处洋溢着蓬勃生机。今年以来,兴庆区聚焦冷凉蔬菜增效、牛奶产业挖潜、水产养殖提档、精品水果扩规、花卉产业振兴五大工程,  有力推动特色农业提质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文旅融合方面,兴庆区以创新举措打造独特旅游体验,通过对东线旅游资源进行系统规划,整合开发黄沙古渡、黄河横城等4个景区,构建“沙漠越野+滨水休闲”特色产品体系,打造文旅新IP。如今,“门票+项目+演出”的特惠套票设计实现全时段覆盖,系列节庆活动贯穿四季——冬季有冰雪乐园,春季有鸣翠湖开湖节,确保东线旅游全年热度不减。

从商业新地标的加速崛起,到田间地头的丰收图景,再到文旅场景的创新升级,兴庆区上半年的发展实践证明,唯有聚焦实干、精准发力,才能在稳增长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接下来,兴庆区将持续以产业为基、项目为要、民生为本,让高质量发展的画卷在更广阔领域铺展延伸。

金凤区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样板

2025年上半年,金凤区紧扣自治区和银川市安排部署,以“拼经济、稳增长、惠民生、保稳定”为主线,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稳中有进、提速增效、量质齐升”的亮眼答卷,打造高质量发展新样板。

金凤区认真落实自治区“稳增长促发展攻坚年”安排和市委扎实开展“三个专项行动”部署,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持续擦亮“投资宁夏 选择金凤”金字招牌。其中,楼宇经济成为重要突破口。金凤区组建“政府+街道社区+专业机构”服务团队,成功招引132家企业,纳税“亿元楼宇”增至2栋,“千万楼宇”达5栋。

盘活存量资源成效显著。4月2日,海南亿庭商贸与大世界商业集团签订《经营管理协议》,全盘接管原大世界商务广场并更名为星嘉中心,成功唤醒“沉睡”项目,总改造面积逾10万平方米,总投资近8亿元。通过“一楼一策”精准施策,人才大厦等5栋楼宇近20万平方米商务空间重获生机。同时,阅海湾科创港建设提速,宁夏数据要素运营中心、科技成果展示交易大厅落户正丰未来中心,吸引兴业银行等30余家单位入驻,数字经济与金融产业加速融合。金凤区深化“楼宇经济+”战略,以“寸土”创“寸金”,让每一栋楼宇都成为“立体开发区”。

教育医疗建设成果丰硕。新建金凤二十三小、金凤二十八小两所学校,新增学位4320个;医疗健康集团专家下沉基层接诊5283人次,协助完成手术70台,争取项目资金1600余万元;社区卫生站、村卫生室改造提升及中医馆、中医阁建设统筹推进,全面满足辖区群众看病就医需求。

养老服务体系持续完善。贺兰山中路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投用,全区首家“老幼共托 医养结合”双龄共生健康综合体项目在金凤区长城中路街道投用,6座社区食堂完成改造,老年助餐点创新“社区+物业”运营模式,“颐养在金凤”正成为现实。

民生难题攻坚取得突破。沁逸苑“办证难”、鼎辉时代城“保交楼”等积案加速化解,物业投诉化解率超95%。

社区治理创新扎实推进。今年以来,金凤区创新推出“金凤睦邻 亲如一家”互嵌式社区模式,印发《“金凤睦邻 亲如一家”互嵌式社区建设导则(试行)》,在长城花园等21个社区试点,通过组织共建、活动共办、资源共享,推动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金凤区正以实干实绩,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五八”强首府战略和“双示范市”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西夏区 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今年以来,西夏区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以创新为引擎,在打造特色文旅品牌、解锁青年新消费、促进创业就业等方面持续发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上半年,西夏区接待国内游客653.16万人次,同比增长4.69%;实现旅游收入47.42亿元,同比增长3.20%。亮眼数据的背后,是西夏区持续打造特色品牌,不断激发文创消费新动能的结果。西夏区聚焦“贺兰山下醉美西夏区”品牌建设,联合宁夏大学、西夏陵博物馆等机构,研发“西夏瑞兽”盲盒、十二生肖书签等80余款“丝路西夏”系列文创产品,推出“西夏公主”“西夏武士”等IP形象,申请专利60余件。与此同时,以创新视角诠释西夏故事,深度拓展媒体平台,邀请乔雪、杨学红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直播展示皮艺、布艺等非遗制作工艺。西夏区还同步上线“西夏风情”文创市集,带动相关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45%。依托新媒体平台为用户精准画像,定制推广亲子研学套装、推出“葡萄酒庄园香薰”等轻奢文创,实现旅游收入提升和文旅IP推广“双丰收”。在重大项目建设方面,西夏区深入推进兰多多亲子度假综合体、贺兰山宿集、南华时光街改造升级等12个重点项目落地见效,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共生共荣。

高校林立,青年聚集,使西夏区具备了强劲的消费潜力。今年以来,西夏区以激发青年消费为引擎,持续创新消费场景,着力构建多元化、特色化、高品质的消费体系,推动区域经济量质齐升。紧扣“沉浸式体验”关键词,精心打造可玩可看的特色文旅消费新场景,漫葡·看见贺兰沉浸式演艺小镇完成重装升级,核心演艺《丝路盛景》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千年丝路繁华,“五一”期间累计接待游客5.82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近千万元。西夏陵博物馆则精准聚焦青年群体,推出实景剧本《博物馆奇潭》,创新游玩方式,单日吸引游客上千人次。

西夏区还创新便民商圈服务,打造青年消费“引力场”。通过发布Citywalk地图,精准标注怀远观光夜市、红酒街区、南华时光街等75个特色美食及首店打卡点,推荐50余家老字号与夜市小吃,吸引青年消费者按图索骥、打卡漫游,直接带动消费约2000万元。同时,联动新百宁阳广场、西夏万达等商业中心,开展“音浪西夏”“青春印记”“手作沙龙”等20余场精彩活动,打造“早+晚”全时消费体验,持续释放商圈活力。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西夏区立足辖区产业特色与群众需求,创新打造“阵地建在家门口、岗位送到家门口、服务暖到家门口”的就业帮扶体系,有效破解“求职无门”困境,助力群众实现“家门口增收”。今年上半年,辖区城镇新增就业5475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544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740人次,“家门口”就业模式成为稳就业、惠民生的坚实支撑。

兴庆区

项目建设热潮涌动

首批基本建设项目开工101个,梳理储备第二批项目30个,成功申报兴庆区城市老旧管网治理二期工程等项目8个,开展外出招引28批次,对接国祥世纪、胖东来等企业79家

金凤区

楼宇经济动能十足

组建“政府+街道社区+专业机构”服务团队,成功招引132家企业,纳税“亿元楼宇”增至2栋,“千万楼宇”达5栋

西夏区

旅游市场活力澎湃

接待国内游客653.16万人次;研发“西夏瑞兽”盲盒、十二生肖书签等80余款文创产品,推出“西夏公主”“西夏武士”等IP形象,申请专利60余件

杜辉/制图

本报记者 肖梦琪 刘旭卓 李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