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5 作者:周志翔
连日来,全国多地持续高温,部分地区气温创历史同期新高,凉爽舒适的避暑游成为市民出行“刚需”。银川凭借独特文旅资源,以多元避暑游供给点燃夏日消费激情。镇北堡西部影城开启夜游模式;水洞沟上演烟花奇幻夜首秀;银川文化城凤凰幻城常态化演艺《芳华如梦·凤鸣塞上》;宁夏农旅产业园开启千灯之夜……多彩活动让八方来客在塞上湖城的清凉与欢乐中感受别样的夏日魅力。
与此同时,一场以“清凉”为主题的消费热潮正在悄然兴起。“清凉游”突破传统避暑概念,演变为覆盖全年龄段、全时段、全场景的消费新生态。这场由气候倒逼的消费转型,不仅为夏日经济注入新动能,也给当地消费市场转型带来更多可能。
清凉经济市场涵盖文旅、零售、健康、科技等多个领域,形成“避暑+”的复合型消费模式。传统避暑模式以自然景区观光为主,而新一代消费者更追求个性化、体验化、社交化的清凉场景。商家纷纷推出定制化清凉产品,“清凉+文化”“清凉+运动”“清凉+康养”等创新业态纷纷出现,更能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清凉经济的繁荣,是消费理念进阶的生动注脚。当代消费者不再满足于物理层面的降温,转而追求身心愉悦的清凉体验。银川市各大景区根据各自特点,纷纷推出避暑游产品,这是顺应趋势的做法。要注意的是,要突破“昼伏夜出”的传统模式,发展出全天候清凉消费链。与此同时,要将清凉需求与健康管理、文化体验、社交互动深度融合,形成高附加值消费模式。
此外,要让清凉经济从“季节性狂欢”升级为“全年性产业”,需构建多维支撑体系。政策层面应完善避暑旅游目的地标准体系,加强清凉资源保护与开发平衡。产业层面需培育“清凉+”全产业链,推动文旅、农业、制造业跨界融合。企业层面要深化消费洞察,通过场景创新、服务升级提升清凉消费体验。
当清凉不再是简单的温度调节,而是演变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符号,这场由高温带来的消费趋势,有望为消费经济注入持久清凉动力。
周志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