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员王云

“小包裹”传递大情怀

版次:04 作者:余萍 王晨

有这样一位普通的快递员,他用创新破解分拣难题,用耐心传承行业技艺,用爱心温暖城市角落,在平凡岗位上以“小包裹”传递大情怀。他就是王云,一位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快递工匠”。

每天工作10小时,累计收派快件20万件,安全行驶10万公里,服务社区居民5000户,上门率超90%,创下“零投诉”纪录……这些数字背后,是王云10年的奔波与坚守。

2005年大学毕业后,王云成为一名快递员,从一开始他就明白,分拣快递不只是体力活,更藏着责任与担当。为了提升技能,王云反复练习打包,闲暇时骑快递车熟悉片区的每条路、每栋楼,凭着勤快从新手成长为业务骨干。在王云看来,快递分拣不只是体力活,更是找规律、抓重点的技术活。

因为快递包装打得又快又稳,2023年,王云在第四届全国邮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快递员职业三等奖,实现了宁夏代表队在该项赛事零的突破,还先后荣获“自治区技术能手”“塞上江南最美骑士”“先锋快递员”等称号。在站点,他常给同事示范技巧——码货要“大不压小、重不压轻”,对他来说,荣誉不是终点,而是带动大家进步的起点。

“小王,真是太感谢你了!”80岁的李奶奶接过王云手中的降压药,眼眶微微湿润。李奶奶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行动不便。王云在送快递时得知李奶奶的困难,便主动承担起代购送药的责任,只要老人有需要,他总会及时把药送到。

王云的善举并非个例,这些暖心举动,源于社区对新就业群体的接纳。兴庆区银古路街道丽景社区吸纳了7名快递员、外卖员、环卫工人担任“兼职网格员”“单元楼长”“双网骑手”,王云就是丽景社区的“兼职网格员”。2024年,丽景社区建立了“塞上红色驿站”,围绕新就业群体需求精准发力,通过“乐童计划”“七彩假期”提供子女托管,还为快递员的高龄父母提供上门服务,成为了快递小哥的“暖心港湾”。

新就业群体的转变离不开党建引领的“红色引擎”。目前,银川市有快递从业人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1.5万余人,其中快递从业人员4074人,分布在33家企业、263个网点。“近年来,我们以‘追梦路上 快递先锋’党建品牌为核心,开展‘三亮三比两争先’活动,引导快递从业人员比服务、比规范、比业绩,推动党建‘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支撑’。”银川市邮政管理局负责人李晓菲介绍。

从街头的“暖心小事”到社区治理的“坚实力量”,以王云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用脚步丈量责任,用行动传递温暖,在平凡岗位书写担当,为城市治理注入“红色动能”。

本报记者 余萍 王晨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