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策 让文明新风落地生根

版次:04 作者:梁小雨

“只要小两口日子过得舒心,彩礼压根没必要。我是嫁女儿,不是卖女儿!”在女儿的婚礼上,贺兰县习岗镇桃林村村民周占银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他与妻子任佰娥“零彩礼连嫁三女”的故事,不仅在当地传为美谈,更成为银川市推动移风易俗、涵养文明乡风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为让“零彩礼”“低彩礼”的新风尚在乡土间落地生根,银川市精准施策、多点发力,打出一套政策“组合拳”,用实实在在的支持为践行新风的家庭“赋能”,让文明婚俗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在产业扶持方面,银川充分依托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政策,将资源向“零彩礼”“低彩礼”新婚夫妇及女方父母倾斜,助力他们通过发展特色种养产业增收致富。银川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本级财政专门安排1105万元支农资金,重点投向粮食产业与特色农业生产,同时严格落实小麦、大豆、油料等作物的种植补贴,此外还划拨684万元用于畜牧业补栏及良种补贴,且这些政策红利优先向“零彩礼”“低彩礼”家庭倾斜。

截至目前,已有28对相关家庭在政策扶持下顺利发展种养产业,累计获得奖补资金35.76万元。政策的持续发力,不仅让文明家庭尝到甜头,更带动了农村居民整体收入的提升——今年一季度,银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617元,同比增长6.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为乡风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针对农户的多样化贷款需求,银川精准推出“富民贷”等金融产品,确保符合条件的农户“应贷尽贷”。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投放“富民贷”27849万元、脱贫人口小额信贷7209万元,惠及4121户农户。

就业增收渠道的拓宽,也为“零彩礼”“低彩礼”家庭增添了底气。银川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帮扶车间吸纳、有组织劳务输出等多元方式,为“零彩礼”“低彩礼”家庭拓宽就业增收渠道,目前已惠及180人。同时,银川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将培训重点向青年农民和农村妇女倾斜。其中,专门针对“零彩礼”“低彩礼”家庭开展培训21期,405人通过技能培训增强了就业创业竞争力。

近年来,银川市聚焦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八大行动”,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凝聚起共治合力,持续遏制高额彩礼、人情攀比等婚俗陋习。在一系列举措的推动下,乡风文明建设焕发出全新气象。银川市委农办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平均彩礼金额显著下降:重点地区从10.74万元降至8.21万元,非重点地区从11.02万元降至8.87万元。如今,“零彩礼”“低彩礼”不再是个例,正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自觉选择。文明新风正沿着田间地头、乡村巷道,吹进千家万户的心里。

本报记者 梁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