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湖:郊野湖泊的变迁与新生

版次:08 作者:李振文 陈星彤

目前,银川市金凤区王家湖海绵湿地公园项目的多个特色片区已初具雏形。项目位于正源街以东,北临沈阳路快速通道,南至团结路,占地面积200余亩。依托现有水域资源,精心划分为活力湾、人文湾、科普湾和童趣湾四季主题片区,旨在打造具有“银川韵味”的现代化湖岸地标。

80多年前的王家湖

今年4月,王家湖海绵湿地公园开始进行建设,预计年底竣工。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施工车辆来往穿梭,工人正在有序地完善各项细节。目前,项目建设中所有隐蔽工程已基本结束,正在进行童趣湾、人文湾广场平台的基础建设等工作。

该公园的建设以现状水文为基底,贯通上下游水系、完善沿道路滞蓄湿地和植被缓冲带。这处令人期待的湿地公园的重要依托——王家湖,究竟是一处怎样的湖泊,又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

王家湖位于今天的团结路与正源街交叉口东北侧。时间追溯至1941年,由当时宁夏省民政厅印制的《宁夏省贺兰县图》中,今贺兰山路跨唐徕渠处北侧,从唐徕渠西岸延伸出两条绵长的支渠——达子渠、新渠。达子渠在南,新渠在北,两道渠水在乡村郊野间蜿蜒伸展、缓缓流淌。

新渠的流向是自南向北,渠梢一直延伸至现在的阅海湿地北端一带。当新渠的渠水流经如今的团结路与正源街交会处一带时,渠水西侧出现一处名为“王庄”的村落,而在渠东不远处,一片湖水绵延铺展,其北端自王庄北侧起,南端延伸至如今的银川市阅海第四小学一带——这便是80多年前的王家湖。

依渠分布,见证变迁

20世纪40年代的王家湖“身形”颀长,沿着昔日的新渠伸展,湖边除了北部的王庄,还有南部的白庄、袁庄等村落。结合所在地形,这片连绵水域的成因很可能是受到一旁新渠的影响——昔日生产力落后,在银川平原上,因灌排不畅形成了许多渠间洼地湖,王家湖就在其中。

这类渠间洼地湖因渠而生,其大小盈缩都有着相对较大的“变数”。至上世纪80年代初的银川地图中,王家湖的水域分布面积已较上世纪40年代有所缩减,在地图中呈现为三处相对独立的湖泊群落,但其总体面积仍与当时已大为缩小的西湖(阅海湖前身)相当。其东侧与它的形成息息相关的新渠,此时也已换了新的称呼——小达子渠。

时光前行,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小达子渠、达子渠(后称大达子渠)逐渐消失,就剩下“达子渠口”等老地名,在地图中静静栖落,而昔日流经的乡村郊野,如今已是高楼林立,一派繁华景象。坐落其中的王家湖名字依旧没变,静静见证了这片土地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在时光变迁的脚步中,迎来了新生。

海绵湿地公园的新生

王家湖海绵湿地公园的初步设计审批公示显示,该公园的建设将借助巧妙的植物配置,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宜居性和吸引力;通过微地形绿地缓坡、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等多种措施,有效推动园区雨水收集、净化和利用,增强公园绿地系统的海绵功能,借此不仅可以降低城市内涝风险,还可以有效减轻城市内涝带来的相关问题,改善局部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同时,进一步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增加市域绿地覆盖率,在保持水土的同时,还可以吸收、净化过往车辆排放的有害气体,调节局部微气候。公园建成后,将促进周边产业发展,助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银川市园林绿化质量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王家湖海绵湿地公园将打造一核、一轴、五湾、双岛的空间形态和多元化滨水新空间,预计在9月底进行乔灌木种植,10月底完成土建类施工,年底整体竣工。

作为银川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示范工程,王家湖海绵湿地公园项目通过创新生态设计,将自然湿地与都市休闲功能相结合,集运动健身、全龄友好、湿地科普、智慧互动和艺术地景于一体,为周边居民提供便捷的绿色生活空间,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美好生态带来的惬意生活。

本报记者 李振文 陈星彤/文 郎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