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市更新为抓手凝聚城市人气

版次:05 作者:皇甫世俊

亮点经验

在保留街区生活烟火气的基础上,采用自营和联营等方式植入民宿、餐饮、文化艺术、文创零售等新业态,实现老旧街区活力焕新

依托市场化方式,通过“商文旅融合+城市更新”,有效破解老厂房等工业遗迹改造使用千篇一律的问题

对街区内历史风貌建筑进行保护修缮,注重保护和延续街区的道路网格、院落布局和建筑形式,逐一编制保护更新方案

引入研学培训、特色餐饮、文化创意、艺术集市等新业态,精心打造集博物馆、社区商业、文化公园于一体的复合型城市公园

近期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明确了城市更新作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方式方法。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李国平撰文指出,城市更新,其本质和宗旨是围绕人的需求及变化做文章。各地通过一系列具有当地特色的城市更新思路,以城市更新为抓手集聚城市人气,完成城市更新“后半程”的工作。

城市更新进入深水区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当前,我国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以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随着城市更新进入“深水区”,项目往往面临空间紧张、资金有限等客观挑战。为了“破题”,前期谋划、项目实施需要更精细、更用心。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城市更新改造目前大多依赖财政拨款及政策性融资投入,后期管理维护仍需资金持续供给。同时部分项目缺乏社会资本回报机制,往往面临“靠输血、难造血”的困境。因此,受访者建议,建立完善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可持续资金筹措模式,破解城市更新资金瓶颈。

城市必须通过存量优化和功能提升来实现内涵式增长。李国平建议,应当构建“诉求收集-分析研判-靶向施策”的闭环体系,依托城市政务服务大数据平台,分类梳理形成“民生诉求清单”与“城市问题清单”,为后续更新项目提供精准目标,既避免盲目改造、重复施工,又确保每一项举措都直击群众急难愁盼。

政策给力提速城市更新

《经济日报》发文指出,城市更新是新时期推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变和建设人民城市的必然选择,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各地方政府通过政策上的多点突破,让城市更新的提升作用持续放大。

北京市2022年11月出台的《城市更新条例》明确了居住类、产业类、设施类、公共空间类、区域综合类五大类城市更新项目及实施要求,为相关主体参与城市更新工作提供指引。

重庆市渝中区山城巷更新项目由运营企业通过招标方式获得15年特许经营权并出资进行微改造,在保留街区生活烟火气的基础上,采用自营和联营等方式植入民宿、餐饮、文化艺术、文创零售等新业态,实现老旧街区活力焕新。

安徽合肥市蜀山区新粮仓文化商业合集城市更新项目,依托市场化方式,通过“商文旅融合+城市更新”,有效破解老厂房等工业遗迹改造使用千篇一律的问题,实现老粮仓蝶变城市消费新场景,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引擎。

保护传承城市历史文化

保护传承城市历史文化是高质量城市更新的主要任务之一。据《经济日报》报道,截至2024年底,全国共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43座、名镇312个、名村487个,划定历史文化街区1289片,认定历史建筑6.89万处,形成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综合、最完整、最系统的载体。统筹发展与保护,推进活化利用、以用促保,留住城市烟火气,打造文化新名片,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在山东,青岛市分三期对街区内历史风貌建筑进行保护修缮,拆除公共区域私搭乱建,恢复老建筑原有形制,对道路实施步行化改造,配齐水电气暖等现代化基础配套设施,吸引各类商户入驻,环境品质、街区活力显著提升,已成为市民及游客体验青岛闲适文化的必到之地。在此过程中,当地注重保护和延续四方路街区的道路网格、院落布局和建筑形式,对街区内106栋历史风貌建筑逐一编制保护更新方案,完成9.5万平方米建筑保护修缮工作。

重庆市的开埠遗址公园更新前,建筑界面较差、植被杂乱无序、道路通行不便。改造过程中引入研学培训、特色餐饮、文化创意、艺术集市等新业态,精心打造集博物馆、社区商业、文化公园于一体的复合型城市公园。改造后,实现100%招租,助力社区低收入人群在家门口就业。截至目前,累计提供研学、运动、艺术活动等公共服务约3000次,吸引游客200万人次,片区人气、活力逐步提升。

本报记者 皇甫世俊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