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织密社保网惠民增福祉

版次:02 作者:沈亚婷

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银川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以下简称“银川市社保中心”)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百日攻坚战”行动部署,以打造人民满意社保为目标,将社保工作融入城乡居民增收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局,不断深化综窗改革,优化服务体验,用心用情用力托举百姓“参保无忧、经办省心、服务暖心”的幸福生活。

扩面提质 保障到位

夯实民生之基

银川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持续将参保扩面作为重点工作,聚焦新业态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扎实推进“数据找人”专项行动,通过数据比对与政策宣讲等多种形式,摸排新业态从业人员4881人。启动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积极与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汇集银川市41家新就业形态企业及基层快递网点信息,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应享尽享”。此外,推动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集体补助机制,西夏区贺兰山西路顾家桥村、同阳新村已完成村集体补助人员申报和核定缴费工作,惠及参保群众1028名。目前正与兴庆区、金凤区辖区行政村联动,进一步扩大村集体补助试点覆盖范围。

围绕银川市“百日攻坚战”中城乡居民增收聚力抓增量政策落实的要求,银川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积极落实养老待遇动态调整机制,今年1月与7月共为8.76万城乡居民每月提高养老金25元,城乡基础养老金达每月335元。针对六类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特殊人群,落实财政补贴共计71.32万元。健全职业伤害保障制度,兜牢新就业群体民生底线,畅通参保渠道,简化申报流程,推动平台企业为劳动者办理参保登记。截至目前,职业伤害保障参保人数达55144人次。安排业务骨干定期赴闽宁镇开展社银合作、村集体补助等业务指导与联合宣传,拓展“社银合作”服务网点与业务范围,积极对接永宁县农村商业银行、宁夏银行、邮储银行、农业银行闽宁镇网点,持续完善高频业务赋权事项清单。目前,银川市辖三区已有“社银合作”网点7家,新增20余家,可办理事项由最初12项增至36项,“社银合作”网点办卡量突破3500张。

数字赋能 暖心服务

提升服务质效

银川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大力推行“网上办、掌上办”等便捷服务模式。截至2025年8月底,“我的宁夏”、掌上12333等线上平台业务办理量持续增长,网办业务达106.39万件,网办率94%,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同时,进一步优化线下服务大厅设置,设立“办不成事”“优秀企业家”等绿色通道,为特殊群体提供贴心帮办、代办服务。深化综窗改革,整合行政与经办窗口,将原三楼大厅的“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待遇核定”三项关联业务整体迁移至一楼专窗;将“病残津贴申领”与“退休审核”两项流程相近、易混淆业务整合至同一窗口,实现“一窗受理、内部流转、统一反馈”的一站式办理,办理时长压缩60%,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同步深入开展社保服务“暖心”行动,组建“社保规划师”专业团队,开展“社保回声”线上意见征集与“开门问需”线下线索收集,以“线上+线下”融合模式,面对面解答群众关注的养老待遇计发、工伤认定、失业保险申领等热点问题,推动政策落地见效。组织业务骨干开展“怀远小厅”政策宣讲28场次,现场答疑超1200人次。窗口服务推行“微笑服务、高效经办”标准化建设,实施“大厅首席负责人制度”,安排科室轮流提供咨询答疑和办事指引。截至8月底,共收到群众表扬信77封,群众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9.38%以上。

银川市社保中心将以“百日攻坚战”为新起点,继续秉持为民服务初心,不断优化经办流程,创新服务方式,强化民生保障,紧盯重点任务,以抓铁有痕的作风落实各项惠民政策。针对灵活就业人员年底集中缴费,做到早谋划、早部署,切实把百姓的“社保事”办实办好,为创建“五个示范市”贡献社保力量。

本报记者 沈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