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促民生以城为基提品质

版次:04 作者:本报评论员

近年来,银川市接续实施交通疏堵、美丽河湖等“五大工程”,将以人为本灌注于城市治理之中,持续改善民生,增强市民幸福感,更使城市品质大幅提升,惠及诸多产业的纵深发展。银川从内到外,从硬件到软件,在不断推动城市更新、功能重构和治理优化中,实现城市的内涵式发展。

银川推动实施的“五大工程”,核心关键词就是民生。人们之所以选择在银川定居生活、就业创业,城市体验度与预期值是最核心的变量;更多选择在银川发展的人们,以自身的劳动和努力,为城市品质的提升贡献力量,让城市更美好、更具有发展潜力,这就是以人为本、以城为基相辅相成、相互提升的关系。

换句话说,“五大工程”是动因,城市品质的提升是结果,而在这一过程中的定量因素,就是人。紧紧围绕人、围绕民生做足文章,这是当前银川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一个区域中心城市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的必经之路。

事实上,银川市正在经历大多数中国城市都在面对的问题:城市病的交替出现、自然资源的结构性紧张,公共服务的压力陡增,社区治理结构的多元化。每一个挑战的出现,都直接决定着城市

发展的质量以及未来发展的预期。特别是外部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更需要城市从内涵式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升经济发展的韧性,强化城市居民的凝聚力,不断提高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因此,“五大工程”的接续实施,就是让银川的发展动力更强,发展环境更优,发展势头更猛。

刚刚过去的暑期旅游旺季,人们大呼银川“不一样”了。从“商文旅农体酒”的融合发展,到深化改革激活存量资源,从鲜活多元充满温度的社区建设,到柔性执法积累烟火气的治理模式,银川的每一个变化,都透露出这座城市越来越适合“人的全面发展”,以更好的发展环境,服务于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这样良好的局面,正是近年来“五大工程”持续发力的结果。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将这些工作持续推动下去,更多市场资源将会涌向银川,更多年轻群体将会选择银川,这些积累的发展成果,必将触发城市发展的质变,让“品质之城”成为银川的金字招牌。

以人为本、以城为基,银川的高质量发展之路风头正劲。更多值得总结推广的城市治理经验,更多让人印象深刻的发展成果,更多来自各方的积极评价,将让银川变得更加多姿多彩。银川就像一场渐入佳境的交响音乐会,不断奏响更有劲头、更加丰富、令人回味无穷的精彩乐章。

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