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5 作者:刘薇
有关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的消息,最近可真不少。9月15日至19日,2025第二届IWSC中国区葡萄酒大赛将在银川市举办;产区要素市场化配置工作进入实操阶段;产业高质量数据集项目成功入选国家级先行先试项目;“商文旅农体酒”融合促消费,打造宁夏首个葡萄酒主题夜市街区;此外,举办首届葡萄酒风土文化双年展、深度打造贺兰山东麓旅游环线、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馆在拼多多正式上线、产区半马金秋赛开跑……这一切,都在改写葡萄酒消费逻辑,以“用户视角”打破消费边界、激活场景价值、重构消费体验,让葡萄酒从高端变日常,从专业变社交。
推动基建先行,以交通与场景联动。产业升级离不开基础设施支撑,宁夏投入3.68亿元改造贺兰山东麓旅游环线,绝非简单的道路改建,而是要以物理空间联通带来消费场景延伸。23公里景观大道串联58家酒庄、21处文物景点,加上14处驿站与慢行道,当交通瓶颈被打破,酒庄便能真正进入文旅消费节点,会让游客不再拍张照片就走,而是能在葡萄田体验采摘、在酒窖参与酿造,甚至在每一个能想象到的场景中完成本地美食配红酒的味觉融合。从此,酒庄游将从打卡变为周末日常,产业价值也会从卖产品升级为卖体验。
抓住年轻客群,用社交重构消费逻辑。传统葡萄酒消费的最大痛点,在于单宁、风土、年份等专业词汇形成认知壁垒,将大众拒之门外,于是需要用更贴近生活的表达来消解壁垒。酒庄将花、果、茶与干红融合;“览山微醺纷玩岛”用游戏化体验替代传统品鉴;拼多多产区馆“20元新客券+下单送酒刀”平价策略;借势音乐节、赛事让葡萄酒成为年轻人社交分享的“话题货币”……这些做法让消费者无需懂酒也能享受价值,算得上精准击中需求。的确,抓住年轻人,就是抓住产业的未来。一旦葡萄酒能像奶茶、啤酒一样随手可得,产业便完成了从教育用户到服务用户的转变。
做好风土叙事,让情感连接带来增量。风土,并非抽象的地理概念,它也是一种可感知的生活记忆。产区通过场景创新让“风土”落地,以双年展、定制服务、认养葡萄园等形式将风土从各种专业术语中脱离出来,转为消费者参与过、体验过的情感连接,这更是让葡萄酒超越饮品属性,成为承载记忆的文化符号。当葡萄酒能走进夜市、融入音乐节、成为年轻人的社交谈资,当风土文化能嵌入家庭纪念、日常小酌和城市记忆,葡萄酒产业便完成了从小众精品到大众刚需的跨越。事实上,这便是产业转型的逻辑所在——以场景创新激活价值,以用户需求定义产品,方能在存量中开辟增量。
刘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