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6 作者:吴戈 周志翔 刘薇
今年中秋与国庆“巧遇”,迎来了超长黄金周的8天假期。假期期间,银川围绕乐购、畅游、悦动、妙选、微醺五大品牌,推出159场次精彩丰富的活动,激活假日消费市场。而另一方面,消费者行为日趋理性,从“敢不敢消费”转向“为何消费”,这也推动着市场结构优化。回过头来看银川这次部署,正以场景创新与资源、价值共享为核心,推进商文旅农体酒多元业态加速融合。它不但要突破活动叠加这种浅层次促销模式,也要让消费供给有质的跨越,能够“性价比与情价比齐飞”。消费的韧性与活力正藏于此。
以融合重构场景,撬动全域消费
中秋遇国庆,“双节”叠加的消费热潮中,长假将会让文旅市场火爆升温。多元业态融合升级也是银川面对考验的一道必答题。文旅市场的融合升级不再是单一的景点打卡或活动堆砌,商文旅农体酒多业态深度联动,不仅让这个假期的文旅供给更具厚度,更以资源整合之力重构消费场景、激活全域市场,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此次文旅融合的升级,首先体现在资源整合的“广度”与“深度”上。以往分散的商业综合体、文化场馆、旅游景区、乡村田园、运动基地、酒文化体验园等资源,在双节期间被系统性串联。这种资源的整合,打破了原有的“城市消费、乡村生产” 传统格局,让乡村成为文旅消费的重要目的地,也让城市文旅资源辐射更广阔的县域市场。
消费场景的重构,带来了消费潜力的释放。消费券的精准投放,更会成为撬动全域消费的杠杆。无论是景区门票减免、酒店住宿补贴,还是乡村农产品满减、家电家居折扣,都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进一步激发了消费者的消费意愿。数据显示,多地发放的文旅消费券核销率超80%,带动周边消费成倍增长。更重要的是,这种“全场景覆盖”的消费刺激,拓宽了消费者的参与面。
“双节”文旅融合的升级,不仅是一次假期经济爆发,更是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当城乡资源实现高效联动,文旅市场就能突破边界、释放更大潜力。未来,若能持续深化多业态融合,完善消费场景构建,文旅产业必将成为拉动内需、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引擎,为经济增长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以提质回应需求,拓展消费空间
“十一”假期作为一年中促消费的关键节点,向来被视为拉动内需、激活市场的“黄金周”。这一时期,消费者释放出巨大的消费潜力,商家也纷纷摩拳擦掌,想方设法提供优质的消费产品与服务。但提供优质产品与服务,绝非仅仅是为了满足假期这短短数日的消费热潮,更是为打开未来消费市场寻找突破口,为长远发展筑牢根基。
当下,有人提出:消费并非消失了,而是发生了转移。这究竟该如何理解?说到底,还是一个性价比的问题。在信息透明、选择多样的时代,粗制滥造的产品与服务,再难像过去那样轻易糊弄消费者。如今的消费者更加理性、成熟,他们不仅关注产品的基本功能,更注重品质,对体验感、情绪价值等方面的追求也日益凸显。这就要求消费市场供给方,在保证产品与服务数量的同时,更要深入思考如何升级品质,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升级的需求。
此次“双节”活动便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尝试。在场景打造上,推出了多元化的项目,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砂之船开业时,更是给出了别具一格的体验创新,让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乐趣。与此同时,“双节”期间,银川市辖三区共免费开放停车场140处,提供车位29814个,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这些举措不仅在当下吸引了大量消费者,营造了火热的消费氛围,更可能是拓展消费新空间的重要契机。通过不断提升品质、优化服务,有望培育出新的消费增长点,为未来消费市场的持续繁荣奠定坚实基础。
以在地化破同质,创新服务型消费
从逛览到体验、从买商品到享受服务,文旅消费,更多的其实是服务型消费。而做好服务型消费,需要顺应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给够体验和情绪价值。本次“双节”消费部署突出了服务型产品供给,通过商文旅农体酒融合创新场景,凸显了本地特色,也就是“在地化”。也只有深挖本地资源价值并有效转化,方能跳出同质化竞争,让节日消费热潮持续下去。
每个地区的自然风貌、文化底蕴和民俗风情都是独一无二的资源,只有将这些本土特色深度融入消费场景,才能避免陷入同质化竞争。所以,用在地化助力服务型消费实现差异化竞争,银川此次思路很清晰。最显著的例子,是“微醺银川”17场葡萄酒主题活动,依托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优势,打造集葡萄采摘、酿造体验、酒庄住宿于一体的特色旅游线路;结合黄河文化和西夏历史,
开发具有地域辨识度的文创产品和演艺项目;微醺市集、微醺乡集,更是让宁夏葡萄酒从夜市喝到公园,从线上买到线下,让游客来银川,有新的目标和攻略,不来银川,也能在家尝到银川好酒。这里就有体验和情绪共鸣。加之“银川必吃榜”美食推荐成果发布,“银川味道”丰富了消费供给,也让服务型消费有了区别于其他城市的“银川印记”。
当然,深挖本地资源需要注重转化与创新,而有效的资源转化则需从消费者需求出发。银川以商文旅农体酒多业态融合打破传统消费边界,又辅以消费券、票根经济等政策工具,串联起景区、商圈、乡村在内的不同消费场景,为的就是精准匹配游客与市民对场景的需求差异,比如大型赛事演出与街区运动休闲、酒庄深度品鉴与社区便民市集等等,升级消费体验的同时也让服务真正下沉到生活层面,助大家共享消费红利。
吴戈 周志翔 刘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