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扫黄打非・护苗・绿书签行动” 集中采访走进银川

探访青少年成长环境净化成效

版次:02 作者:陈星彤

本报讯(记者 陈星彤)10月14日至15日,自治区“扫黄打非・护苗・绿书签行动”集中采访活动走进银川。由新华社、中新社、宁夏广播电视台等媒体组成的采访团,先后前往银川市多个采访点位,实地探访各地在净化文化环境、为青少年成长保驾护航方面的创新做法与成效。

银川各县(市)区结合实际推出特色举措:金凤区贺兰山中路街道景湖社区坚持“教育+排查”双线推进,显著提升青少年版权意识与抵制盗版的自觉性;西夏区人民法院在全区法院中率先建成首个集宣传、教育、展示、体验于一体的“扫黄打非”基层工作站点,将VR全景漫游、案例检索等功能嵌入“扫黄打非云展”板块,助力未成年人更好抵制有害信息;兴庆区第二十五小学联合多部门排查校园周边书店、文玩商店,清除有害读物、三无食品及不良文具玩具,并打造智慧阅读中心,让校园成为安心学习的净土;永宁县图书馆联合学校、社区等单位,依托总分馆体系及公共阅读空间,持续开展“扫黄打非・护苗・绿书签行动”系列宣传实践,组织内容充实、形式新颖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贺兰县富兴街道花园社区组建26支队伍覆盖网格,为护苗行动提供助力,该街道金河社区则打造“七星护苗”扫黄打非阵地,推动“扫黄打非”基层站点工作成果持续升级。

宁夏共产党人杂志社编辑、记者胡亦茹说:“通过采访银川市的社区、学校、法院等地,我看到了当地扫黄打非护苗工作的成效与亮点。这也让我意识到,后续记录、传播护苗故事,不能仅停留在报道工作举措层面,更要挖掘基层工作者的坚守、家校联动的温情、司法保护的温度。通过这些有血有肉的故事,号召更多人参与进来,让‘绿书签’理念从‘知晓’转变为‘行动’,凝聚起全社会共同守护青少年的强大合力。”

近年来,银川市始终将“护苗”行动作为关系长远的政治任务和民心工程来抓,坚持高位推动、系统谋划,构建齐抓共管工作大格局;坚持宣教为先、预防为主,不断创新形式、拓展阵地,让“护苗”理念如春风化雨浸润童心;保持高压严打态势,紧盯关键环节重拳出击,全力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积极探索新路径、新方法,提升“护苗”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与实效性。通过多维度发力,银川市精心构筑起一片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防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