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谈

银川的温度基因

版次:06 作者:刘薇

“双节”假期文旅热潮中,银川以后劲十足的温暖体验,让无数游客将其列入“二刷、三刷清单”。工作人员的坚守、商贩的朴实、市民的善意都让游客感受到浓浓的暖意,这份暖意既有人文基因,也有文旅融合发展、城市治理所构筑的立体支撑,共同引发市民与游客双向奔赴,最终让银川成为“来了还想来”的城市。

◇谈人文◇

刻在城市基因里的质朴、平和与包容

@凯勒(云南)

给银川人点赞!

@K叔在路上(北京)

银川是非常平和、非常幸福的一个城市,在我去过所有城市里,银川的出租车师傅从来不会对你冷眼,或者说话比较呛、懒得给你提行李。包括日常购物、在景区偶尔碰到一些陌生人,大家都是带着一种平和跟善意,所以我特别建议大家把它纳入到你的旅行清单。

我是银川女婿,对银川的喜爱并非“不经意被种草”,其实每次到银川的感受都是“好吃好玩、人美心善”,尤其淳朴善良这一点,很多朋友评论区里留言都提到了。我同事以前去银川,因为行程问题很多预约的项目没玩到,返程前导游说要把这些项目的钱退给他,这让他的内心感到很温暖。作为银川女婿,我必须把这个例子也摆一摆,再次安利大家把宁夏放入旅行清单。

@张果仁爱吃饭(广西)

真诚的城市,应该被发现!银川人好风景美,今天我打车,滴滴司机自己做了3页的银川攻略跟我分享,根据我南方人的口味给我推荐特色美食,下车前还给我送了好多灵武长枣。

@s1mple(宁夏)

我们本地人去都是开车到附近再扫个共享电单车到景区附近,这样走几十米就进去了。如果假期想玩好最好有一个本地搭子,走哪都一清二楚。这里一年四季季节分明,非常宜居。

@等等240089987(宁夏)

我家离览山公园骑电动车只要20分钟,8天假都给外地朋友腾位置,带孩子连着3天打卡贺兰山拜寺口双塔。

银川这座城市的善意与包容并非一朝一夕,它源于市民最本真的内心深处,带给游客更多的关爱。这份善意与包容最终也让游客对银川的好感度直线上升。

◇ 谈服务 ◇

融合发展中的文旅,与生活双向赋能

善举和暖意的出现同样也是文旅服务系统性革新的体现。银川将游客体验放在首位,兜底保障形成服务闭环,无论是失物招领免费邮寄,还是天黑下雨坚持摆渡,都给出了“不辜负每一位游客”的超预期惊喜。

更深层次来讲,城市温度还源于文旅发展与市民生活的深度融合。银川注重以沉浸式体验设计引导游客融入城市生活场景,让文旅体验充满烟火气。无论是逛早市、夜市,还是逛公园,游客们所获得的松弛感和融入感,都是打破景区与城市割裂壁垒的结果。文旅不是外来者,而是市民生活的延伸部分,游客感受到的暖意,本质上是银川人日常幸福感的自然溢出。当民生与文旅深度绑定,让温暖从服务场景延伸到社交场景,便会形成城市即景区、市民即服务者的美好生态。

@莞星(天津)

这是我来过最良心的景区。夜游西夏陵,肉眼看不到陵塔,借助手机视频才看到位置,调到最亮才能看到轮廓。天都黑了,还下着雨,景区的摆渡车还是把我们拉到了4号陵,又等我们参观完拉回了游客中心,我都觉得不可思议,景区没让每个慕名而来的游客失望。

@Yorkshire(内蒙古)

同感,本以为天黑后就没有马车了,没想到一直等到我们全部行程结束,体验感拉满,给西夏陵和宁夏文旅点赞+1W!

@闲闲(浙江)

因为这个视频,我一定要去一趟西夏陵!

@加一加一(广东)

今年“五一”去了,在4号陵待的时间有点长,博物馆工作人员可能已经到了下班时间,但我的包还在柜子里,工作人员给我打电话问我是不是还有行李寄存,要等我回到博物馆拿走他们才下班的。

@YY(重庆)

宁夏我真的太爱了!合理的物价,还有热情可爱的人。银川早市也太实在了,有10元4个的西瓜、2元一斤的黄桃、10元4斤的枣子……装完枣子,老板还帮忙把坏的都挑出来,称完还又多装了几个。还有买前试吃、买后还要再送吃的大爷,还说我们开心他也开心,太可爱了!

@张果仁爱吃饭(广西)

银川人民,你们真的把我养得很好!我是根据你们评论区的攻略吃的,银川好吃的太多了!我真的建议大家把半天时间留给银川的早市。在这里我看到什么都想买。灵武大枣是我和宁夏的“定情信物”,我发了10斤回家。

@王晓燕(中国香港)

就是,宁夏银川的食物好吃又干净。

◇ 谈治理 ◇

精细管理再添暖心举措,释放信任温度

有网友说,银川的烟火气“有分寸”:怀远观光夜市人声鼎沸地面却干净整洁,车辆礼让行人也已经成了习惯……的确,城市文旅的暖意,离不开城市服务体系的用心设计,银川的服务细节不追求高大上,而是聚焦游客最关心的安全感和便利度,润物细无声般深入到每个服务环节,让温暖有了制度的支撑,成为可感知、可触摸的现实。

而温暖之所以具有可持续性,更在于建立了“主动求谏—快速响应—持续优化”的动态反馈闭环,“扫码吐槽”机制在多家重点景区推行,多部门协同处置1145件投诉建议,这种“不回避问题”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种温暖,它向游客传递出“你的感受很重要,我们愿意为你改变”的积极信号。

@霈祺(云南)

我可太喜欢银川了!!城市规划超级人性化,全市都有共享单车而且道路很宽,机场直接下楼就有高铁到市区。银川真的太赞了,又有文化底蕴,我还会再去N次的城市。

@梁晶晶(山东)

我刚回来,我也强烈推荐,这次宁夏之旅真的超级好,宁夏人民也很亲民,我自己算错了账多给了40块钱,摆摊的村民直接告诉我我多给了40!一点一滴都让我觉得自己来得值!

@独来独往(新疆)

九月中旬带老人回宁夏探亲寻根,一路自驾去了银川,被宁夏翻天覆地的变化震惊了。一路上得知我们是回去寻根探亲的,当地人对我们非常热情,尤其是餐厅老板,饭菜的分量都是加量的,价格还很优惠,让我们一行人非常感动、非常暖心。

◇ 谈共鸣 ◇

后劲十足的记忆

是认同也是融入

风景里的人心比风景本身更动人。当市民的善意获得游客的好评,银川温度,最终落脚于这份认同与共鸣,形成从游客好评到市民自豪感再到更优服务的正向循环,让文旅发展走向更优。资深旅行者“@K叔在路上”作为银川女婿的反复安利,便体现了认同的穿透力,他的推荐不是外来者的客套,而是融入其中后的真心认同。

更难得的是,这种认同感也让游客主动成为温暖的传递者,令银川口碑持续发酵。诸多“再来、还来”的话语,是对这座城市最美好的赞许。

@A巧玲4825(河北)

给那个做银川攻略的滴滴师傅点赞,他一定很爱银川!

@其妙的9(四川)

刚回来,银川人民超级nice!

@汤老猫(安徽)

刚从银川回来,银川真是个值得二刷的城市。

@古悦(陕西)

目前去过的国内城市最喜欢的就是银川,每次去都有不同的感觉。

@。(四川)

强烈推荐银川这个宝藏城市!国庆节去玩了两天,给人很舒适的感觉,不愧是塞上江南,下次还去!

@慕容若楹(陕西)

我觉得非常宜居,今天从银川回西安,很不舍,很喜欢银川。

@列子不御风(陕西)

走遍评论区推荐银川,这是一座让我想定居的城市!

@雨沐新生(北京)

我老公去银川也是非常喜欢,吃喝玩的体验都非常好。

@贝贝(山东)

在银川的时候我觉得我不是游客,我属于这里。

@H先生(宁夏)

我是身在新疆的宁夏人,刷到各大平台宣传的宁夏风光,从贺兰山的巍峨到沙坡头的壮阔,从黄河金岸的富饶到塞上江南的温婉,心底的自豪感自然而然地涌了上来。

本以为地域不同,情感会有隔阂,可看着镜头里宁夏同胞笑着介绍家乡的枸杞园、讲述西夏陵的故事,忽然就懂了——我们的自豪从不是孤立的。因为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每一处家乡的荣光,都是我们共同的荣光。

往后再看到有关宁夏的宣传,我不仅会点赞转发,还会在评论区写下“新疆人民为你喝彩”,因为我知道,这份跨越千里的自豪,终会汇聚成照亮整片大地的光。

@吴~所谓(宁夏)

看见大家夸我的家乡,我真的快要哭了,因为之前刷到有说不好的,但是现在已经好多了,不好的也在积极改,希望可以让更多人来宁夏旅游。

本报记者 刘薇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