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

开院晒粮,晒到群众心坎上

版次:06 作者:周志翔

“我从地里收完玉米直接拉到镇政府大院来,这里又宽敞,光照还充足,特别方便。”永宁县望洪镇前渠村村民李治新开心地说。近日,望洪镇4.8万亩玉米丰收,镇政府连续五年“开院晒粮”,为农户们提供了便利的晒粮场所。

秋收时节,又逢天气多变,抢收粮食是头等大事。望洪镇政府延续往年的做法,继续开放政府大院供村民晒粮食,这一举措,既是政府履行服务职责的体现,更是心系群众、为民解忧的深情厚谊。

针对晒粮难题,以前村民自发将粮食晒在中心村周围的马路边、人行道上,由于存在交通安全隐患曾被阻止。堵不如疏,望洪镇党委、政府转变思路,决定夏收、秋收时,让农户在不影响通行的前提下在公共区域晒粮。

开放机关大院晒粮,即便只能晒一部分粮,农户们也非常认可。这是基层政府和干部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大家伙感动的,是这种亲民、为民的作风。这种从点滴小事做起的工作作风,让干群关系更加紧密,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温暖和关怀。

敞开大门供民众晒粮,可以充分利用乡镇政府大院的空间,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也体现了政府对公共资源的合理规划和管理,强化公共服务职能。现在一到节假日、周末,不少政府、企事业单位都会打开大院,让社会车辆免费停放,这也是提高公共资源利用效率的体现。

这种从群众关切的点滴小事做起的做法,让干群关系更加紧密,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政府的温暖。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折射出治理理念的深刻转变。把群众需求放在首位,不拘形式、灵活施策,才能真正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阳光不仅晒在玉米上,更会晒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

周志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