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7 作者:李阳阳
再过20天左右,银川市天平街道路及桥梁工程将具备通车条件。该工程建成后,兴庆区与贺兰县德胜片区将实现“无缝衔接”,桥梁也将成为连接贺兰山路、滨河路及天平街的核心枢纽,串联城市南北向交通动脉,有效分流周边道路通行压力。目前,项目建设现场,150名工人正加紧施工,全力冲刺工程收尾。
作为2025年银川市交通疏堵、打通断头路的重点项目,天平街道路及桥梁工程主要包含新建桥梁以及道路拓宽与微改造。自8月下旬开工以来,项目团队通过优化工序、协同攻坚等举措全力推进建设,不仅每一步进度都朝着“缩短出行不便、加快回家路途”的目标迈进,更将工期提前一个月,切实兑现了早通车的民生承诺。
道路建设在打通城市“发展脉动”的同时,难免会带来暂时的“交通阵痛”。项目施工中,施工方始终将“民生优先”放在首位。天平街作为连通兴庆区与贺兰县的南北重要次干道,周边车流密集,且分布着大量商业场所、学校与居民区。为最大程度降低施工对交通的影响,项目团队在实施封闭前,主动走访沿线街道、社区、学校及物业公司,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同时联合交警部门多次开展现场勘查,持续优化交通导行方案与施工组织设计,形成科学合理的疏导指引。正式封闭施工前,还通过媒体提前发布施工公告,明确绕行路线与工期安排。施工期间,现场配备专职协管员指挥交通,并在关键节点规范设置警示标志,有效保障了区域交通平稳运行。
此外,针对施工区域需大量迁移树木、地下管线错综复杂等难点问题,银川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定期组织召开推进会,分析研判难点堵点,制定专项攻坚措施。项目施工方还实行“三班倒”工作机制,在保障日间正常作业的基础上,夜间科学安排桥梁桩基浇筑、钢筋绑扎、模板安装、道路整平等低噪声工序;同时在专门的预制厂房内完成240片桥板预制,既最大限度减少了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干扰,又切实保障了工程质量。
另一重点民生项目——金凤区城中村改造项目正加速推进,它不仅是银川市提升城市品质的务实之举,更承载着百姓对安居生活的期盼。
据金凤区住房城乡建设和交通局副局长马子仲介绍,改造涉及的西苑五队庄点,位于金凤区满城南街以西、川丰巷以南、银啤巷以北,该区域建筑密集杂乱、基础设施陈旧,还聚集了大量流动人口与服务业,存在治安和环境双重隐患。项目实施后,将显著提升当地43户居民的生活质量。为让居民直观感受未来生活变化,动迁阶段,工作人员便携带印有安置区户型图、小区规划图、周边配套的宣传册及宣传视频上门走访,从安置区外立面细节,到周边学校、医院、公园的分布,让居民全方位了解改造后生活图景,有效争取到居民支持。
在推进项目建设中,金凤区住房城乡建设和交通局积极争取资金支持的同时,同步推进项目选址批复、可研等程序性工作,为早日开工抢出时间。目前,项目已进入基坑开挖、降水及支护论证阶段,开工仅一个月,便完成5栋楼基坑开挖与两栋楼砂石料换填。眼下,项目正抓住冬季来临前的施工黄金期加速推进,预计今年施工将持续至11月下旬。
事实上,银川市天平街道路及桥梁工程、金凤区城中村改造项目,仅是我市“百日攻坚”行动的缩影。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开展项目投资加力攻坚,聚焦重点领域、发力扩大投资,力求在“源动力、支撑力、牵引力、执行力”上取得实效。其中,在交通、美丽河湖等领域,实施银川南线物流快速通道、兴庆区北塔三四六队城中村安置区改造、阅海九号湖水生态修复等332个项目,将大幅改善城市生活与生态条件;同时坚持“投资于人”,推进教育、医疗、养老等139个民生项目,切实惠及群众。
为保障项目高效推进,我市“以督促干、以考促效”,创新推出“黄红绿灯”推进机制,分类督促滞后项目提速;出台稳增长促发展百日攻坚战政策,对完成年度目标的县区、园区,最高给予300万元工作经费支持,激发拼项目、拼投资的积极性;此外,创新开展“线上项目观摩会”,借助视频片、现场连线等形式晾晒成果、互学互鉴,推动项目反馈问题及时整改。
本报记者 李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