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种下一棵树

2023年04月10日  张翼

小时候学校组织植树造林,那是浩浩荡荡的“行军”,干粮水杯,旗帜招展,手扶拖拉机拉着树苗先行到了山顶,还要每班派几个代表去一捆捆地抱下来到山腰上,挖坑、挖坑,向下挖出绵软厚实的熟土,很解压的劳动,只有手掌按实了铁锹把,只有一次次脚踩铁线头,向着干枯粗硬的大地挖下去,直到挖出一个可以让小树苗安身的窝窝来,方才算告一段落。

植树是一项集体劳动,一个树坑,要高年级的同学轮换着挖,一棵苗,要由低年级的孩子们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地扶着,栽到窝窝里。

轻轻地,把周围的熟土用手掌推进去,生怕压疼了树苗孱弱的根系,待到根系全部被熟土掩埋,才用铁锹铲土把树坑一点点填起来。当然,周围一定得细心修建起一个可以存水的凹下去的土墙漩涡。

平常在家里参加过平田整地的孩子们可是到了大显身手的时候,铆着劲,比赛谁的“围堰”更厚实、更安全,建议的办法是中不溜的孩子上去“哐哐”踢两脚,看看会不会出现豆腐渣。说是踢以检验,其实大都是踩踏压实,检查是假,帮忙是真。

家乡缺水,宝贵的水是通过拖拉机拉到山上来的,经过老师们和高年级孩子大桶小桶、千般费力的搬运、分配,一勺一勺洒到修建完备而小孩子依然不舍得松手的树坑里。那水,应该是河道里有小小游鱼的清水,见了黄土,瞬间亲昵,不洒不漏、浸入大地,直抵树根。

山上土质疏松,水源匮乏,种树只能种低矮的树种,小小的细细的树苗,长起来也是墩墩的,抓地而蓬松,不贪占一分难得的阳光雨露,倒是想方设法地给大地以绿荫,让风吹不起沙,让沙原地轻吟,而绝不至于凉薄了水的深情、拆解了山的肌理。几十年过去,现在再去看,那一丛丛一簇簇,真的就像是漫山遍野“浅浅的微笑”。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一方水土养一方树,对大地的深情回馈发乎本心、出乎自然、毫无心机,吃水多的精贵的树,不适合少雨贫瘠的土壤,不种这样的树,是生态规律更是人世伦理,没听说过为了养活一棵贵族树而断了全村水源地的“奇谈怪论”。植树种树美化家园,从来没有一个孩子哪怕是城里的、外地的叫苦喊累,更没有谁寻求一分钱的误学补助、造林补贴。种的什么树,都忘却了,每每望见满山青翠,也就晓得,不知名的默默无闻的千百万人的付出,才会让每一棵绿化树都那么挺拔、人间值得。

□张翼(宁夏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