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银川立足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田畴沃野 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2023年06月07日  梁小雨 孙楠

闽宁镇新镇区建设日新月异,搬迁群众安居乐业。记者李靖摄(资料图片)

智慧养牛让闽宁镇村民走上致富路。记者郎凯摄(资料图片)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指出,要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保持现有政策总体稳定,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银川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三农”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立足资源禀赋优势,深化特色农业提质计划,大力发展牛奶、肉牛、滩羊、冷凉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在“土特产”上下功夫,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在闽宁实践中深化山海深情

6月的闽宁镇,阳光明媚,绿意葱茏。现代化的企业厂房里,流水线上工人们忙碌不停;纵横交错的柏油马路上,来往的车辆川流不息;广袤的田间地头上,瓜菜肆意生长;白墙绿瓦的农家小院,绿树成荫花草掩映……

很难想象,二十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滩。

1997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提议福建和宁夏共同建设生态移民点,以福建、宁夏两省区简称命名为“闽宁村”。

二十多年来,闽宁镇不断强基础、补短板、抓创新、建机制,党政同责、干群同心,书写了改天换地的脱贫攻坚史诗。

如今的闽宁镇已从昔日寸草不生的干沙滩,脱胎换骨成了百姓致富的金沙滩。

“过去咱们种地都得看老天爷脸色,忙活一年都糊不了肚子,你再看看我们闽宁镇的今天,种地都用上高科技啦!”走进位于永宁县闽宁镇的凯盛浩丰(银川)智慧农业产业园的温室大门,湿润空气包裹着的浓浓番茄味扑鼻而来。高达15米的番茄植株长势喜人,身着统一工装的工人们站在轨道车上穿梭其间,每天8吨成熟番茄从这里被采摘而下,进入盒马鲜生等新零售渠道,通过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

宽敞明亮的温室环境、先进的智能化设施、长达12个月的采摘周期、高效的线上销售渠道……没有传统农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景象,这个宁夏首个半封闭智慧温室农业项目尽显现代农业的规模化和科技感。“不是来到这里,我怎么都想不到,现在西红柿都可以这样种了!”去年,闽宁镇居民马宝花经过层层培训,顺利进入到园区,在技术专员的指导下,年轻的她很快上手,成长为一名熟练的产业工人,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

凝聚奋进力量实现共同富裕

飞速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仅仅是闽宁镇开辟乡村振兴新征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闽宁镇引进各类企业40余家,其中仅2022年新引进注册闽籍企业18家,增资扩产企业12家,实际投资额4.43亿元,促进消费帮扶5.028亿元,帮助解决就业1597人,培育形成了特色养殖、特色种植、文化旅游、光伏发电、商贸物流五大支柱产业,酿酒葡萄、肉牛养殖、设施农业等主导产业也实现了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

如今,闽宁镇正用党的二十大精神凝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的奋进力量,全力奔跑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

近年来,闽宁镇大力发展特色养殖,建成了木兰、园艺村中光光伏、晓鸣农牧、犇旺、闽楠、金广、壹泰、侩牛等10个规模化养殖基地,全镇肉牛存栏达2.4万头,羊存栏11.3万只,其中晓鸣农牧更是成功登陆创业板。辖区酿酒葡萄种植总面积达8万亩,建成共享、立兰、中粮、贺兰神等大小酒庄13家,葡萄酒年产量2.6万吨,建成原隆、福宁、园艺及玉海村等设施温棚园区8个,各类设施温棚722栋占地3285亩。通过打造红色移民文化旅游资源、贺兰山自然生态文化、红酒文旅非遗产业等多张名片,闽宁镇还成为了红色旅游的“打卡地”,辖区已经发展中粮长城天赋酒庄、立兰酒庄等多个2A级、3A级景区。

另外,丰富的土地和光照资源,也成为了闽宁镇的赚钱“法宝”,辖区先后引进江苏振发、盛景光伏、中科嘉业、中光光伏、国开新能源5家光伏龙头企业落户,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累计装机容量超过155MW。通过全额购买中科嘉业光伏电力公司股份,村集体入股分红,年均总收入达600万元以上。在闽宁镇新镇区及110国道两侧商贸物流带,闽宁镇还成功运营闽宁红酒街、闽宁商贸市场、贺兰红共享酒庄,引进闽宁禾美等多家电商及顺丰等8家快递公司,建设闽宁镇电商扶贫示范街,手工制品、葡萄酒等企业23个产品进入国家消费扶贫目录,打造“乡韵闽宁”消费公共品牌,走上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项目为王积蓄农业发展动能

按照银川市委、市政府“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抓高质量项目”部署要求,银川市农业农村局聚焦“六特”产业,以项目为王,坚持抓项目、强产业、促发展,为培育壮大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5月的闽宁产业园,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每天上百辆施工车辆往来于工地现场,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加速度”。作为永宁县与厦门市湖里区、思明区三方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合作共同开发建设的产业园区,这里承载了福建和宁夏两地人民的殷殷期待。项目开工以来,永宁县加大审批力度,开放绿色通道,针对园区工程立项、土地审批、环境评估、报建报审等开辟绿色通道,压缩工期,确保园区早日投产达效,持续续写东西部协作新篇章。

项目建设,一头连着产业发展,一头连着乡村振兴。2023年全市共谋划涉农项目55个,概算总投资50.6亿元。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采取定期不定期的方式,对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实地督察检察,以督察促落实、以落实促发展,力争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为全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充足的光照、稳定的气候和较大的温差,使得银川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发展优势,银川今年积极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大力支持预制菜相关项目建设,力争在预制菜新赛道上抢占先机。

还有一个多月,由宁夏振宁渔业有限公司建设的预制菜加工交易中心即将投入使用,该项目位于宁夏海吉星国际农产品物流园,计划投资1000万元,建设预制菜加工车间、多功能结算中心、特色农副产品展厅、消毒车间、检测中心、仓储中心、多媒体直播间等功能分区。建成后,企业将依托自有的1200亩养殖基地和贺兰县的渔业资源,生产鱼丸、鱼饼、鱼柳等鱼类加工产品,产品将销往西安、兰州、拉萨等地。

统筹项目建设、培育产业新赛道、抓好农业生产、畜禽出栏补栏、聚焦富民增收……银川担当使命、铆足干劲、接续奋斗,在乡村振兴中全面深化改革。今年一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57亿元,同比增长9.1%,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4.15亿元,增速9.3%,增速分别高于全国5.6%、全区1.4%,在全区排名第二位。一幅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新画卷正缓缓展开。

记者梁小雨孙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