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为激励干部敢为引领地方敢闯带动企业敢干示范群众敢首创,以鲜明导向奋力开创先行区示范市建设新局面,即日起,本报推出“重实践、建新功——新时代先锋模范”专栏,广泛宣传围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地方发展中涌现出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共产党员和党务工作者优秀代表的先进事迹。
天下黄河富宁夏。位于黄河边上的灵武市临河镇上桥村地理位置优越,然而,由于没有挖掘产业发展优势、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等原因,村里守着“聚宝盆”却过着穷日子。近年来,临河镇通过党建引领,以换届选举为契机,选优配强上桥村“两委”班子,不断探索适合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产业模式,最终实现华丽转身,村集体产业发展壮大,党组织凝聚力显著提升,得到了村民的赞誉和支持。
眼下,正值枣树管理的关键时期,临河镇上桥村党支部书记徐韶源每天早上都是村里第一个下地干活的。近年来,他积极带动村民发展长枣产业,带领大家学习长枣种植技术,研究长枣品种改良技术,注重过程和品质把控,经过科学的管理种植,上桥村5000余亩长枣年产量达到了450余万公斤,产值达2700万元,村里也逐渐形成了以长枣为主导产业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村民收入显著提高。
为了打开销路,徐韶源还主动学习钻研电商营销、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引进和培育电商直播团队。疫情期间,探索加工紫晶枣、醉枣等新产品,既解决了长枣储存的难题,又补齐了灵武长枣精深加工的短板。与此同时,上桥村还将新建一座紫晶枣深加工车间,延伸产业链,在应对市场风险的同时,蹚出一条灵武长枣深加工的新路子。
此外,上桥村积极争取上级帮扶资金,在提升全村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上下足功夫,拆违5.1万平方米,改造户厕332座,栽植各类花木5000株,通过统一风格提升村容村貌,赢得村民的一致赞誉。
上桥村通过搭建创业就业服务平台,针对机场、保税区、蒙牛等周边企业用工需要和产业发展需要,开展礼仪、长枣种植、旅游接待、保洁、机械等技能培训,140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420万元,劳务收入成为村民致富增收的“铁杆庄稼”。“自2018年以来,上桥村连续5年被灵武市委评为‘四星级党组织’,今年被银川市命名为‘五星级党组织’,村‘两委’班子5人,平均年龄41岁,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女性3人。”灵武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桥村通过优化村干部年龄和知识结构,实现了基层治理水平的大幅提升,先后荣获自治区文明村、助力乡村振兴示范村、灵武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银川市二级无毒社区、银川市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记者 李鲲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