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银川东长城,在神奇的长城世界中穿行,似乎走过了一段灿烂的岁月,这里有高大的墙体,有沧桑的古城,也有神奇的暗门、互市……它们记录着历史,也见证着智慧,讲述着一段段动人的故事。以下影像,为6月14日,“银川长城故事”报道组在走访过程中拍摄。
银川东长城共45公里,始于横城堡北500米的黄河东岸,东南经水洞沟,进入宁东镇马跑泉,再向东行出灵武境,这段长城自清水营迤东分为两路,习惯上称为头道边与二道边。二道边又称河东墙,始筑于明成化十年(1474年),嘉靖十年(1531年),总制尚书王琼放弃了成化年间修筑的“二道边”,重新修筑了如今老百姓口中所说的“头道边”。
这段长城多为黄土夯筑,久经风雨,破损严重。如今站在长城脚下,除了感慨之外,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每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保护长城遗址,保护一段珍贵的历史和文化。
6月14日,记者一行三人来到张家窑村段长城脚下时,遇到一位姓黄的先生,他是自发守护此地长城的一位长城保护者,当时他远远看到记者一行,以为是来游玩攀爬长城的,就骑着电动车风尘仆仆赶来劝阻。黄先生是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上海庙镇水泉子村的村民,水泉子村距离此处长城仅两三公里,出生于此,又在长城边长大的黄先生,对长城有着特殊的感情,他说,自发性地保护长城,是要付出很多的,除了精力,有时候还要和别人发生口角等等,但十几年来,他一直没有放弃,这种责任感,似乎生发于骨子里。
今日长城脚下,绿草茵茵,野花朵朵。不过据黄先生介绍,羊群偷牧、保护区内私搭乱建,还有少许游人攀爬等问题还是会零星发生,他笑着说,“我会在长城边一直守护下去,这是我们的‘财富’,不应当被损坏”。
记者 李振文 刘旭卓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