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之于城市,如同血脉,是城市运转效率的体现,是考验城市综合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更是一座现代化城市宜居宜业的必备要件。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银川市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理念,聚焦改善群众出行环境、提升区域综合承载能力,紧抓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和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建设的重大机遇期,先后谋划实施交通疏堵工程6批次132个,着力完善路网结构、维修整治市政道路,加速构建便捷高效的城乡路网体系,实现了交通拥堵指数下降20%,路网密度达到6公里/平方公里的目标,逐步呈现出小交通连接大发展、大发展引领大跨越的生动局面,城市路网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文明之声流淌塞上湖城。
“一盘棋”思路推动“C位”工程
过去10年,银川常住人口由199.31万人增加到289万人,汽车保有量由39.5万辆增加到114万辆,路网密度低于全国36个主要城市平均水平,交通拥堵的城市病日益突出。
面对交通拥堵的城市治理难题,银川市成立交通疏通工程指挥部,由市委主要领导挂帅、指挥、统筹,分管领导和包抓领导一线调度,设立了规划实施、交通优化、资金筹措、征地拆迁、法律保障5个工作组,4位市级领导、30名部门及辖区负责人建立起一个方案、一名领导、一套专班、一抓到底的项目推进机制,为城市品质提升按下“快进键”。
在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下,银川还邀请北京、上海相关领域专家组建了专业设计团队,召开“线上+线下”项目论证会10次,持续完善方案设计,保障科学精准决策。严格履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市委常委会会议、政府常务会、专题会研究审议工作方案,经市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后实施。市住建局出台3类项目管理方案,进一步提速建设进度、保证工程质量;交警分局、信访局分别制定交通管理机制和信访维稳预案,确保有序实施、防患未然;市纪委监委和审计局联合制定监督检查方案,对重点工程实时监督、跟踪审计,切实做到监督无死角、过程全覆盖;审批局、自然资源局高效办理立项审批、土地规划,集中完成项目手续26个;园林局和辖区政府积极推进树木移植等工作,为项目建设提供用地保障……一时间,交通疏通成了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实施的“C位”工程,各部门协同发力,开启了“众人划桨开大船”模式,用“一盘棋”的思路将交通优势转化为开放优势、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
记者 李建宁 李慧娟 陈玲 范晓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