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银川运动健儿赛场拼搏展风采

包揽金牌奖牌积分三项第一

2023年06月25日  吴春霖

龙舟比赛激烈进行。

6月24日,经过9天的鏖战,自治区第十六届运动会(以下简称“十六运会”)在中卫市闭幕。 闭幕式上,银川市作为自治区第十七届运动会承办城市,向全区发出了“2026相约大美银川”的诚挚邀请。

本届运动会设青少年组、群众组、高校组3个组别43个大项382个小项比赛项目,来自全区59个参赛单位的8455名运动员报名参赛,其中银川市有1712名青少年运动员、409名群众组选手参加,他们以顽强的毅力在赛场上拼搏,展示了我市运动健儿的风采。在赛场上,银川市代表团斗志高昂,奋勇争先,取得了骄人成绩:群众组项目夺得20金17银12铜,青少年组项目夺得141金137银118铜,金牌数、奖牌数、积分均排名全区第一,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体现了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的高质量发展。

传统优势项目续写精彩

赛场上,银川市代表团全面开花,在羽毛球、太极拳(健身气功)、围棋、乒乓球、网球等多个项目延续优势,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均位列全区第一。值得一提的是,在十六运会上,作为银川市的优势项目,银川市羽毛球队展现强悍实力,斩获5金1银1铜的好成绩,该项目也是此次我市夺得金牌数量最多的项目。

据银川市羽毛球队领队李博浩介绍,优异成绩的背后离不开教练及团队的辛苦付出和团结协作。从选拔队员、备战集训到参赛,整个团队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坚定目标,紧密团结,才有了今天的成绩。近年来,市体育局对群众体育工作高度重视,依托市羽毛球协会积极推动羽毛球运动在群众中的普及和发展,形成了年长选手竞技状态保持高位、年轻选手水平逐年提升、越来越多人参与羽毛球运动的良好氛围。

在太极拳(健身气功)项目比赛中,银川市代表队包揽了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八段锦、太极养生杖3个项目的冠军。“太极拳(健身气功)是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等多重功效,深受我市中老年健身爱好者的喜爱。”银川市武术协会会长韩平介绍,截至目前,该协会在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拥有48个健身站点、1550多名会员。他们长期坚持晨练,在提高自身武术水平的同时,还义务为广大健身爱好者教授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

市体育局副局长陈昆表示,在十六运会上,我市群众组传统项目优势持续,各项目成绩明显提升,运动员们在比赛中顽强拼搏、敢于争先、积极进取,表现出了良好的体育风采。

青少年运动员大放异彩

在十六运会青少年组比赛中,银川市三区两县一市总计获得金牌141枚,占全部金牌总数的54%,获得银牌137枚,占全部银牌总数的51.89%,铜牌118枚,占全部铜牌总数的49.58%。

记者了解到,在十六运会青少年组比赛中,全区先后有27人、1队29次打破21项自治区青少年纪录,1人2次打破2项自治区成年纪录,这些新纪录诞生在田径、举重、游泳和射箭(反曲弓)4个项目上。在这些项目上,银川市兴庆区青少年选手成绩最为突出。

据介绍,田径项目累计有3人4次打破4项自治区青少年纪录,1人2次打破2项自治区成年纪录。其中,在男子甲组三级跳远项目中,兴庆区运动员周晓亮以14.85米的成绩打破了14.73米的自治区青少年纪录。灵武市运动员杨柳以43.57米的成绩大幅提升了女子甲组铁饼(1公斤)纪录,原纪录为38.26米。在女子乙组100米、200米比赛中,兴庆区运动员马蕊大放异彩,先以11.65秒的成绩打破了11.84秒的自治区青少年组100米纪录,并打破了11.74秒的自治区成年组100米纪录;随后以23.75秒的成绩大幅提升了25.59秒的自治区青少年组200米纪录,并打破了24.24秒的自治区成年组200米纪录,堪称田径短跑项目的“未来之星”。教练刘银昌告诉记者,目前马蕊正在参加2024巴黎奥运会备战集训,她的未来将有无限可能。

“本届运动会青少年组运动成绩有了大幅提高,打破多项纪录,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苗子,这是全区各级体育、教育部门推动‘社体结合’和‘体教融合’取得的丰硕成果。下一步,体育部门将做好选才育才工作,做大做强优势项目,补短板强弱项,为宁夏竞技体育选拔和输送优秀后备人才。”自治区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体育项目争金夺银,最核心的就是队伍团结一心,大家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这一点上,征战十六运会的银川市代表团上上下下都做到了。”银川市体育局局长陆斌表示,十六运会开赛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银川市代表团以昂扬向上的士气、顽强拼搏的勇气、勇夺金牌的志气,再创辉煌佳绩,充分展示了银川运动健儿的竞技水平和精神风貌。

“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厚度,将决定未来银川竞技体育的高度。”陈昆表示,近年来,市体育局联合教育部门,坚持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入手,通过强抓手、建机制、推项目、扩选材、优整合,不断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推动青少年竞技体育发展,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人口基数不断增加,竞技体育实力不断增强,体育与教育的融合发展不断推进。

记者了解到,我市各学校开齐开足体育课,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训练、竞赛活动。以“体育传统特色学校”评选命名为抓手,打造“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典型,在学校合理布局开展各类体育项目,保证学生每天运动不少于1小时,使青少年掌握2项以上运动技能。截至目前,我市已评定56所传统体育特色学校,覆盖学生11万余人,特色项目包括足球、篮球、排球、跳绳、田径、轮滑、冰球、毽球、射箭、乒乓球等项目,体教融合改革顺利推进。

下一步,市体育局将围绕“体育强市健康银川”目标,以建设黄河流域体育公共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为引领,持续推进全民健身“悦心工程”、竞技体育“培根工程”、体育产业“赋能工程”,新建多个体育场所,实现银川市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 吴春霖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