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发视频称,河南洛阳农民工在地铁通道里纳凉被保安驱赶,网友纷纷评论“应该人性化管理”。地铁客服随后回应,地铁站属于公共区域,虽没有强制要求,但不建议在地铁站内纳凉,可能会占用公共通道、影响地铁运营,会跟车站核实情况,之后也会注意提醒方式。
时值“三伏”,坐着都能出汗的日子,人们自然想“哪凉快哪待着去”。对于在外奔波的路人来说,商场、地铁站就成了绝佳的纳凉地。在不干扰正常运营的情况下,这些公共场所应该允许纳凉族来乘凉,只是如何把握好这个度,需要管理方与乘凉者达成默契。要不然这大热天伤了和气,寒了公众的心,得不偿失。
这事引起争议,在于地铁站与商场不同,若允许人们在地铁站纳凉,可能会对运营带来一些影响。正因为如此,我国不少地方的地铁站与河南洛阳地铁站类似,虽不禁止但也不提倡,这其中如何把握,就看管理方怎么去规定。
如此高温天里在外乘凉的人,多数是环卫工人、外卖小哥等在外务工者。他们为了避开高温时段,公共场所是就近就便的好去处。作为公共场所管理方,有义务为这些人群辟出有限的空间,能够简单休息,予人清凉,互帮互助,才是这个现代社会应有的特征。
银川市虽没有地铁站,可公共场所并不少,给在外务工者送“清凉”的活动一直在开展。银川市总工会利用各级职工服务中心、167个户外劳动者服务“劳动驿站”,就近就便为广大户外劳动者提供休息、饮水、吃饭、防暑药品等便利,解决高温天气户外作业人员“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如厕难”等现实问题。这样的举措不妨扩大一下范围,号召全社会共同参与进来。给大家提供乘凉地,传递的是这座城市的温度。
而对于蹭凉的人们而言,遵守人家的规矩,严格约束自己,在享受公共资源的同时,自觉维护公共场所秩序和社会文明,也应是自己的责任。尤其切忌大声喧闹、光膀子等不文明行为,这既是对纳凉场所提供方的尊重和遵从,也是对自身文明素养的基本要求。
周志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