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将移民村(社区)打造成银川市移民致富提升示范村(社区),推动移民村(社区)不断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和整体发展水平,去年以来,银川市积极发挥移民致富提升示范村(社区)引领作用,集中政策、集中项目,全面强化乡村治理、深入推进乡村建设,全力推动移民村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精神文明、基层治理水平大幅提升。记者从银川市乡村振兴局获悉,上半年,全市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296元,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552元,居全区第一。
7月31日,走进银川市金凤区良田镇植物园村,乡村道路干净整洁,小微公园绿意盎然,运动广场人声鼎沸,一幅宁静舒适的和美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植物园村是上世纪80年代从泾源县搬迁到银川的吊庄移民村,今年获批为自治区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村。植物园村村两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该村以村党支部为核心,以乡村数字化平台为载体,积极搭建“党建+大数据+乡村振兴”数字乡村治理平台,充分运用大数据手段,及时掌握村情民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水平。
据了解,该平台围绕智慧党建、基层治理、公共服务、数字劳务、现代农业、特色农旅六大板块,开发出村务管理PC端、管理员APP端、网格员管理APP端、党员教育管理APP端、村民服务小程序端、游客展示二维码端等多个二维码端口,村民们可以通过该平台一键了解富民政策、参与云上直播、远程监测种植数据,实现精细化的社会治理和更为精准的社会服务。
借助“数字乡村综合治理服务平台”,植物园村构建起政策宣讲、便民服务、产业分析、农旅展示及农户收入监测预警、网格化服务管理、社情民意联络、数字劳务资源盘活等以数字支撑的乡村治理体系,在乡村治理当中蹚出了一条“治理”变“智理”的新路子。
延伸产业链 移民端稳就业“饭碗”
每年4月至10月,贺兰县洪广镇广荣村的田间地头就人头攒动,村民忙着采收鲜嫩的枸杞芽菜,然后送往建在村口的加工车间,它们将在这里经历分拣、清洗、漂烫、过凉、称重、真空包装等多道工序,变成一袋袋只需经过简单加工,10分钟就能轻松烹煮出的美味“芽菜”。
拓宽就业渠道,让移民群众端稳就业“饭碗”,关乎民生之本。近年来,广荣村党支部引入宁夏绿色世纪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围绕原料、技术、人才、设备、渠道等方面的优势,打造枸杞芽菜种植基地1200亩,建成占地32亩的预制菜加工厂,内置现代化生产线2条,有效带动枸杞芽菜、冰枣等特色预制菜产品向多元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枸杞芽菜,一头连着垄亩,一头连着餐桌。广荣村党支部书记蒙智明介绍,通过“党支部+企业+农户”的农业联合体发展模式,目前已辐射带动广荣村等周边200余名移民群众就近就业,人均年增收24000元以上,真正让移民群众尝到产业链延伸、产业功能拓展的甜头。
基础设施改出群众幸福感
今年3月8日,兴庆区月牙湖乡滨河家园给排水改造二期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对滨河家园一村东区4条巷道给水工程、3条巷道排水工程、西区全部巷道给排水工程,以及滨河家园二村东区3条巷道给水工程、2条巷道排水工程进行改造,涉及居民420户。
据了解,目前该项目已全部完工,已对旧污水管进行修复、清淤,实现了420户村民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持续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日常运营管理,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助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我市将滨河五村、和顺新村、泾河村、银光村等20个村(社区)纳入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创建名单,全市集中政策、集中项目,把做好重大项目谋划和争取资金政策支持作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有力抓手。银川市进一步加大对脱贫村和移民村的投入力度,目前兴庆区月牙湖乡滨河家园给排水改造、贺兰县暖泉农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永宁县木兰村基础设施提升项目二期工程等乡村建设项目全面开工,进一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用真金白银为移民和脱贫群众生产生活发展撑腰鼓劲。
记者 梁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