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深化“放管服”改革 激发市场活力

银川优化营商“软实力”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3年08月03日  李鲲鹏

畅通企业诉求渠道,助力优化营商环境。记者 闫茜 摄

银川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267.24亿元,同比增长7.5%。基本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超半”工作目标,呈现出“三稳三快三好”特点。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我市多年来持续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打下的坚实基础。我市始终把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激发市场活力、提升投资吸引力、激发社会创造力、增强经济转型内生动力的重大工程,强化顶层设计、坚持高位推动,全力塑造政策更优、成本更低、审批更简、办事更快、服务更好的“五好”营商环境品牌。

经济快速恢复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银川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经济稳定运行,全市持续提升服务环境,提振了市场信心,有效解决了一些痛点难点问题,有力稳住了全市经济运行大盘,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延续一季度以来的良好态势,运行在合理区间。

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508.51亿元,同比增长1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7%。民营企业贡献突出,规上民营企业增长20.0%,占规上工业比重46.2%,上拉规上工业增速8.6个百分点,贡献率达67.7%。采矿业和制造业保持快速增长,采矿业和制造业分别增长34.5%和13.3%,分别上拉规上工业增速3.7和9.9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5.4%。

经济发展快离不开产业的支撑,今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自治区“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加快建设“两都五基地”,大力发展“三新”产业,中环50GW太阳能单晶硅等大项目产能持续释放,蒙牛乳业全数智化工厂等重点项目顺利投产,晶钰10000万千米金刚线、吉利多晶硅等新项目落地开工,光伏硅、蓝宝石、奶产业、葡萄酒等重点产业链加快发展。

今年3月,银川率先在全区隆重召开历史上规格最高、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暨企业服务环境提升大会,以更大的决心、更快的行动、更多的方法,全力打造更好更优营商环境,有效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整合优化全市涉企服务资源,提级重组企业服务中心,以“服务企业、服务发展”为主线,秉承“五心”服务理念,坚定不移做企业最热心的支持者、最贴心的服务者、最诚心的守护者,让企业家更有安全感、荣誉感、归属感。

依托银川市民大厅,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打造了企业服务导办中心和企业服务大厅“1+1”联动服务新格局,为企业提供开放式、零距离、全周期服务。升级设立“5556666”全天候、全时段企业服务专线,深入推进“千名干部包千企”,建立企业家绿色通道、诉求直达等9项制度,做好企业服务保障。

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还设立了工业企业转贷基金和风险补偿基金,着力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办理贷款超35亿元,节约融资成本超1500万元。实施“就业容量扩增工程”“重点群体扶持工程”等工程,规范企业共享用工行为,鼓励企业共享技术人才,深入推进产教融合。

柔性执法

为民营经济留足发展空间

服务业也是我市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今年以来,全市交通运输、文化旅游、住宿餐饮、文化娱乐等集聚性、接触性服务业行业保持恢复态势,人流物流等经济活动趋于活跃。

上半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加快恢复,同比增长7.2%,较一季度提高7.7个百分点;住宿餐饮行业持续高位运行,同比增长11.5%;文化和娱乐业收入同比增长36.6%;旅游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分别同比增长63.5%和2.5倍,分别较一季度提高30.2和133.3个百分点,较2019年同期增长105.8%和76.8%。

我市通过建设统一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每月1日至25日为“企业安静生产期”,原则上不开展入企行政执法检查,对其他企业实行“清单之外无检查”。开发“规范执法”小程序,加强行政违法行为监督。“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行动,杜绝多头执法、重复执法。对企业家审慎适用查封、扣押、冻结、留置等强制性措施,最大限度避免对正常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

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我市推行包容审慎的监管模式,完善“包容免罚”事项清单310项,今年以来从轻、减轻的普通程序处罚案件111件,不予行政处罚案件24件。柔性执法,为民营经济留足发展空间。

加大民生项目投入

提升基础保障能力

上半年全市发展稳中向好,全市经济总量占全区比重为51.2%,较去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规上民营企业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达67.7%。外贸外资量质齐升,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9%,高于全区36个百分点,占全区比重达到66.1%;全市新设外商直接投资企业9家,实际利用外资2.4亿美元,同比增长4.2倍。

银川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我市经济结构优化提升速度加快,规上企业增速规模性提升,对地方经济支持比重加大,出口贸易增速持续加大,意味着我市经济“双循环”平稳健康。

民生保障方面,我市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全市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8.2%。教育、卫生健康领域支出分别增长24.6%和33.4%。十个方面50项民生实事加快推进,实施社会民生项目230个,计划总投资达到443亿元,较去年增长20%,金凤五路等一批重点民生项目建成投用,银川市四十三中等项目加快建设,福地苑等61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

同时,我市扎实推进营商环境向好,高规格召开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暨企业服务环境提升推进大会,扎实推进营商环境“争先进位”和高质量服务企业行动,制定市场主体梯度培育提质升级行动计划,提级重组企业服务中心,设立一体化企业服务专厅和24小时为企服务专线,在西部首推“独任审批师”制度,实现13类“一件事”一次办,成为全国第二个、西部首个开展经营范围自主公示改革城市。上半年,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经营主体3.6万户,同比增长6.32%。其中,企业新增1.15万户,同比增长12.47%。

记者 李鲲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