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开展信息无障碍建设 变“鸿沟”为“红利”

银川打通信息壁垒 助老年人乐享智慧生活

2023年08月17日  吴璇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智能终端和各种智能平台已经成了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信息化像是一把“双刃剑”,让一部分跟不上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老年人“举步维艰”。为了让老年人也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银川广泛开展了信息无障碍建设,各社区和相关部门多渠道地为空巢老人、残疾人等群体提供服务。

A 手机缴费让老年人少跑路

家住兴庆区的赵阿姨还记得,早些年没有那么多的智能APP,如果想要买电,只能拿着电卡去家附近的网点购电。“那是十几年前了,当时我的父母都已经70多岁了,腿脚都不方便,我就承担起了帮他们买电的任务,每次都要骑自行车十几分钟到网点去买,那个时候特担心自己老了以后腿脚不便怎么办。”赵阿姨说。

如今赵阿姨也已年过六旬,但和父辈不同的是,她现在想要缴纳费用,只需要打开手机,关注几个公众号和小程序,下载几个APP,就能够全部搞定。

据了解,智能APP、公众号和小程序的使用场景不仅适用于缴纳各种费用,也同样适用于老年大学报名、社区组织活动等方面。家住兴庆区的郑阿姨,每年都会去银川市老年大学报名学习,现在有了网上报名的功能,她只要打开手机,在指定的公众号上操作一番,就能在几分钟之内搞定报名的事项,再也不需要坐公交车到老年大学去排队报名了。

B 社区开展培训 打通数字壁垒

在各种智能设备逐渐完善的当下,越来越多的APP和公众号出现在老人的生活中,让他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然而与之对立的是,那些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人,生活反而不方便了。

针对这些老年人,各个社区都采取了自己的方式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开办各种培训班专门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甚至进阶到用智能手机来发短视频、做自媒体。

在东方社区,因为社区经常组织相关的培训,该社区的老年人中涌现出了不少“时尚奶奶”。家住银河家园二区的郑阿姨喜欢做一些小食品,每次做了好吃的她都会发到朋友圈里,赢得一片点赞;家住高台小区的魏阿姨已经90多岁了,每天都会在抖音上发自己的日常,各种特效和剪辑手法用得炉火纯青。“因为进行了多次的培训服务,如今不管是操作二维码,还是平时进行退休认证、下载反诈APP,大多数老人都能自行完成。”东方社区党委书记李瑞雪说。

在七子连湖社区,针对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该社区采取了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处理方式。对于那些子女在身边的老年人,鼓励子女帮助老人进行一些操作,比如协助老人进行退休认证、下载反诈APP等;对于子女不在身边,但身体比较好的老人,鼓励他们到社区来,由工作人员手把手地教他们进行操作,或者直接协助他们进行操作。而对于那些行动不便的空巢老人,社区工作人员会专门到老人家里去,帮助老人进行操作。

“下一步,我们还打算在社区老年大学里开设如何使用智能手机的相关课程,针对老年人最感兴趣、最实用的一些小程序和APP进行培训,让更多的老年人都能享受到信息时代的便利。”七子连湖社区党支部书记董晶晶说。

C 从居家托养到“六助+N” 空巢老人和残疾人可享更多服务

除了方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外,信息无障碍建设还在为残疾人、困难老人等群体服务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金凤区残联为符合标准的残疾人提供了5个大类27个小项的居家托养服务,服务内容涉及送餐、助洁、助浴、陪同就医、家电维修等方面。金凤区残联相关负责人马向东介绍:“我们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接了三家社会服务机构,分片区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进行服务,作为服务对象的残疾人都会拿到一个清单,上面有可以享受的服务和社会服务机构的联系方式,残疾人足不出户就能申请享受各种各样的服务。”

马向东告诉记者,居家托养服务针对的是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和重度肢体残疾的特殊困难人员,服务对象的年龄范围是男性60岁以下、女性55岁以下。如果过了这个年龄段,我市民政部门的“六助+N”政策就会有效衔接上。

据了解,今年以来,银川市民政局针对全市60岁以上的散居特困、低保、低保边缘、计划生育困难家庭中的失能半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急、助乐、助医等生活照护服务,让居家“养老”变“享”老。并为60岁以上重度失能老人提供居家“喘息服务”或机构“喘息服务”。探索“家院融合”模式,鼓励专业养老服务机构向老年人家庭延伸,提供医疗康复、护理照料等个性化、便民化养老服务。

一年前,78岁的孤寡老人李爷爷突发脑梗导致半身不遂,经过与家属沟通后,银川市民政局为老人提供了上门服务,为老人测量血压、血糖、血氧饱和度等,并告知老人检测结果和注意事项,还为老人提供了理发、按摩、打扫卫生等服务。“因为老人年龄较大,身体不便,我们会通过电话问候、视频连线、上门探访等方式进行定期巡访,及时解决老年人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负责李爷爷的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全市“六助+N”服务367人,完成服务工单1773单,“喘息服务”102人次。近年来,银川市先后被列为全国第五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全国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全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单位,多措并举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全方位养老服务供给。

助餐方面,近年来全市累计投入4360万元,建设社区食堂214家,并为这些社区食堂建设智慧养老信息平台,累计录入老年人基础数据26万条,配套社区食堂智能终端,为社区食堂配备扫脸、刷卡支付设备,实现网上点餐配餐功能。“通过网上点餐,老人们只要动动手指,就可以在家等着吃热乎饭了。”董晶晶说。

记者 吴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