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他在家门口突发急症倒地 缺氧昏迷危在旦夕

医生黄建哲施救半小时为病人拖住死神脚步

2023年08月29日  沈亚婷

患者送锦旗感谢黄建哲(左四)。图片由银川市第三人民医院提供

听到呼救 立即上前施救

事情还要从1个月前说起。胡先生家住兴庆区益民巷,7月25日,胡先生早起收拾好,在家里临街的门口坐了会儿,准备去上班。谁知他刚一起身,整个人头晕目眩,倒在地上不省人事。胡先生的爱人正好在身边,吓得惊慌失措。“我吓坏了,赶紧蹲下摇他,摇不醒,眼看着人快没呼吸了,我就打120,120接线员派车后,就在电话里指导我做心肺复苏,但我当时太惊慌了,加上我老公又比较胖,我力气又小,按压不动,又急又慌,自己按一会,就冲着门口喊人呼救,再继续按,希望有人来帮帮我们。”

同一时间,28岁的黄建哲骑着电动车到了这里,今年6月末,他刚刚结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正式入职银川市第三人民医院。7月25日这天,他上午排了两台手术,正赶着去医院上班。路过益民巷时,被急促的呼救声吸引了注意。“我听到有位女士在呼救,声音很慌张,我就转头看了一下,结果就看见地上躺着一个人,头朝里,脚在门外,嘴边都是白沫子。”

黄建哲二话不说,立即将电动车停到了呼救者门口,冲进去实施救援。只见患者仰躺在地,整个头面部都憋得发紫,明显缺氧严重,一摸颈动脉,脉搏非常微弱,他呼唤了几声,患者没有任何反馈,口周还有白沫。他评估后,认为符合心肺复苏的指征,便立即行动,跪在患者身侧,有节奏地胸外按压30次、做2次人工呼吸。这是进入医学院后就开始学习的基本技能,黄建哲早已熟练掌握了。但是一个循环做完后,黄建哲感觉不对劲,患者持续吐着白沫,吹气很困难。情急之下,他也顾不上找干净的纱布,用自己的衣服将患者口周的白沫擦拭干净,又快速检查口腔内的情况,发现患者舌后坠,呼吸道不通畅,边托起患者头部进行调整,保证呼吸道畅通,然后继续进行新一轮的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半小时 双臂因脱力颤抖不止

心肺复苏不仅讲究技巧,还是个力气活,几轮按压下来,黄建哲就累出了一身热汗,但他一刻也不敢停,心里默默数着胸外按压的次数,有节奏地按压30次、停下来做2次人工呼吸,按压、吹气,按压、吹气,终于,患者咽部发出了“嗬嗬”的声音,脸上的青紫逐渐褪去,黄建哲知道急救已经见效了,略略松了口气。他体力消耗很大,便暂停下来喘口气。谁知一停下,患者呼吸又停了,他立即打起精神再次实施急救。“当时真的挺累的,旁边有很多人围观,我一边按一边问,有没有人会急救,来搭把手,可惜他们都不会,我只能坚持住。”

这一坚持,就是半个小时,当救护车赶到现场时,患者胡先生已经恢复了意识,黄建哲拍拍他的肩膀,简单问了几个问题,他都能点头回应。随后,院前急救医生接手现场,黄建哲帮着将患者安置到急救车上,这才彻底放松下来。这一放松,就发现自己的双臂因为脱力而颤抖不止,身上的衣服也湿透了。拿起手机一看时间,8点10分!心里又开始着急,“完蛋,上班迟到了!”

黄建哲匆匆赶到科室,在办公室里迅速洗了把脸,但因为体力消耗过大,一时间身体有些脱力,早晨的第一台手术,便请同事帮了忙。关于自己迟到和脱力的原因,他含含糊糊说遇到点儿事情,耽误了。救人这件事,当着许多同事的面,并没有细说。

再说回患者胡先生,他被送到医院后,一检查,血压超过200mmHg,还伴有脑梗,既往还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史,在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10多天才康复出院。

被救者出院后第一件事就是寻找救命恩人

出院后,胡先生和爱人不约而同地想做一件事:找到当初施以援手的小伙子,救命之恩,怎么感谢都不为过。然而找人却没有那么容易,胡先生当时昏迷着,对施救的小伙子毫无印象,她的爱人赵女士因为情况紧急,也没顾上问人家姓名,只记得小伙子身高1米7左右,戴着眼镜。“但是我觉得他应该是个医生,或者至少是相关职业,因为他那天急救的时候非常专业。”赵女士说。

循着这个线索,赵女士首先去家附近的药店、诊所寻找,但是一无所获。随后她前往家附近几家医院去打听,依然没有头绪。突然她想到,那天来的救护车是银川市第三人民医院派来的,便来到这里寻找,问了很多人,没有一个人认识。她不肯放弃:“他救人那么专业,绝对是个医生,就算是大海捞针,我也要捞出来。”她把目标圈定在银川市第三人民医院,又去了一趟,这一次,她通过门诊大厅的导诊护士找到了当天的救护车司机,终于问到了一个确定答案:“就是我们医院的大夫,是个新来的年轻大夫,姓黄,但是名字不知道。”

赵女士辗转打听,始终找不到人,她再一次找到救护车司机,确定他在医院见过施救的小伙子,便直接找到了医院的人事部门。“姓黄,1米7左右,戴眼镜。”她认真回想着小伙子的特征,突然想起来一个细节,好像头发有点卷。这下子医院人事科的工作人员有了目标:黄建哲,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医生,入职才1个多月,很多同事还不认识他。

面对感谢 他体会到了救死扶伤的成就感

救命恩人找到了,赵女士激动万分,她迫不及待地想见见他,遗憾的是黄建哲头天上了夜班,恰好休息了。赵女士回家后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丈夫,夫妻二人一合计,出去做了一面锦旗,订了一束鲜花,第二天就将这份心意送到了医院。

终于见到了黄建哲,夫妻二人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回想起那天的场景,赵女士忍不住热烈盈眶,她擦擦眼泪稳住情绪,又爽朗地笑了:“多亏了黄大夫,那天要不是他及时出现施以援手,我老公现在可能已经挂在墙上了。”

黄建哲有些不好意思,初入职场,第一次遇到这么郑重其事的感谢,多少有点无措。“这个真的没什么,治病救人本来就是医生的天职,就像农民伯伯看到庄稼地里长了一棵草,就会本能拔草,医生看到有人倒地昏迷,也会本能地去救治。况且我还是党员呢,更不能袖手旁观。”如今看到当初施救的患者身体康复了,他觉得比什么都高兴。“这是我们双方的幸运,在我职业的开端,体会到了救死扶伤的神圣感和成就感,让我更加坚定地走下去。”

近日,市民胡先生在爱人的陪伴下走进了银川市第三人民医院,乘电梯到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将一面锦旗送到了该科医生黄建哲的手中,本来准备了一肚子感激的话,一开口却哽咽了,千言万语只剩一句:“黄医生,谢谢你……”

记者 沈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