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宁医大总院医院集团再添新成员

助力基层患者在家门口享受优质诊疗服务

2023年08月29日  沈亚婷

8月25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医院集团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监事会第二次会议在银川召开,会上为9家新入成员单位授牌。

8月25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医院集团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监事会第二次会议在银川召开,会上为9家新入成员单位授牌,至此,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医院集团成员单位增加至45家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成为一个“综合与专科共发展,公立与民营相结合,区内与区外共携手,部队与地方同建设”的综合医疗联合体,为实现区域范围内医疗服务能力协同发展、提升宁夏及毗邻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水平、推进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作出贡献。

让优质医疗资源动起来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医院集团于2012年6月经原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批准成立。自成立以来,医院集团始终坚持“合作、共赢、创新、发展”原则,以医院集团章程为宗旨,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目标,切实落实各项帮扶举措,通过人才输出、技术输出、理念输出,不断增强成员单位活力,让优质医疗资源动起来。

作为全区最大的区域医疗联合体,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医院集团在积极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中,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规范管理、共同提升为目标,进行专业体系建设,加强科研与技术协作,实行优势专业互补,建立人才培养和流动机制,促进医务人员整体素质提高,规范医疗行为,实现同质化服务等方面进行合作,患者作为最大的受益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优质资源。

据宁夏医科大学党委常委、总医院院长金群华介绍,医院集团双向转诊工作已覆盖区内外50家医院,联动工作机制作用凸显,仅2023年3~7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向各成员单位下转患者数量超过前三年的总和,真正实现既能“转上去”,又能“转下来”。

与此同时,基层诊疗能力不断增强。帮扶的中宁县人民医院、红寺堡区人民医院、西吉县人民医院、青铜峡市中医院在过去两年间相继开展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食道心电生理检查临床应用、新生儿腰椎穿刺术、新生儿气管插管呼吸机等新技术新业务66项,开展介入、微创手术累计529台次,开设特色门诊25个,基层医院造血功能显著增强。基层科研实力也显著提升,宁医大总院协助4家医院获批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1项、市级重点专科2项、市级重点研发项目1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人才提升培训项目15项,实现了科研零突破。

促进区域卫生事业高质量协同发展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医务处处长赵瑞宁介绍,医院集团自成立以来,通过组建管理与医疗巡回团队定期在成员单位组织义诊及医疗技术帮扶活动,从医院管理、医疗技术、质量控制、医疗安全等方面,引导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提升基层成员单位服务能力。结合“组团式”帮扶、“万名医师”“千名医师”下基层对口支援活动、“凡晋必下”相关制度,按计划向成员单位派驻专业技术人员,覆盖医院管理、临床、医技、护理等各个专业。2021年~2023年,累计长期派驻至成员单位管理人员12人次、专业技术人员98人次、短期服务专业技术人员683人次,涵盖24个专业;组织巡回医疗活动53次、专业讲座100余场;开展义诊20余次;与4家成员单位建立长效“组团式”帮扶关系,与成员单位4个专科达成了学科帮扶意向。在人才培养、技能培训方面,将每年春季、秋季两次接收成员单位进修人员,变更为每月接收,保证“当月申请,次月培训”,方便成员单位灵活安排人员参加培训。2021年~2023年,宁医大总院义务接收成员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进修280人次、管理人员进修11人次;组织成员单位紧缺专业人才培训70人次;组织开展新冠病毒感染相关培训4次,参训人员400余人;组织开展外科微创手术技术培训班1期,参训人员24人次,涵盖18家成员单位。实现双向转诊也是医院集团的显著成果之一,仅2023年上半年,医院集团双向转诊工作已覆盖转诊单位50家,其中非医院集团成员单位9家,受理总院患者下转申请737例,较去年有大幅提升。

“在医院集团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稳步推进,部分成员单位专科发展成效显著,常见病、多发病诊断准确率、病历及各类医疗文书书写合格率、执业医师考试技能通过率均明显提高,各成员单位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得到稳步提升。”赵瑞宁说。2021年~2023年,中宁县人民医院、红寺堡区人民医院、西吉县人民医院、青铜峡市中医医院作为总院对口支援的成员单位,成绩显著,其他成员单位医疗数据也均有所提升。

未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医院集团将在国家和自治区政策的指引下,积极推进深化重组、升级提质。以分级诊疗、双向转诊、专科联盟建设、学科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为抓手,有效整合区域医疗资源。不断提升各成员单位的医疗服务能力、优化各专科联盟发展体系;搭建长期连续、上下联通、实时共享的健康医疗数据信息平台;探索医师规范有序多点执业、患者合理分级诊疗的科学机制。使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更有获得感,促进区域卫生事业高质量协同发展。

记者 沈亚婷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