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创新活力充沛、政策优势明显、富有人文关怀……

银川—不断优化服务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2023年09月26日  肖梦琪

9月7日,金凤区金宇名庭社区食堂内,居民前来购餐餐。

记者 郎凯 摄(资料图片)

什么样的城市能吸引人们在这里逐一场勇敢的梦、过上自己幸福的生活?

创新活力充沛、政策优势明显、富有人文关怀……一座美好的城市,必有鲜明的为民服务底色,近年来,银川不断优化服务,给予各类人群稳稳的幸福。

A 政务服务再升级营商环境优又美

政府服务意识强不强,办事效率高不高,直接关系到一座城市的整体竞争力。走进我市各级政务服务大厅,一窗式服务、套餐式服务、全程免费代办服务等一系列精细化、人性化、个性化的便民举措,让办事企业和群众开心而来、满意而归。

这个月初,刚建成不久的大新镇第十幼儿园开园在即,可学校的食品经营许可证还没来得及办理,经过咨询,校方在网上提交了申请,没想到兴庆区审批服务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当天下午就赶到现场进行勘验,并对相关资料的填写给予指导,第二天早上该园的食品经营许可证就办下来了。

此外,兴庆区还加强靠前服务和延时服务,合理设置无差别或分领域综合办事窗口、“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跟踪群众办事进展。

在服务上做加法的同时还要在办事流程上做减法,市民黄涛准备在新华商圈内开家小吃店,可如何办理营业执照让这位经营新手摸不着头脑,来到政务服务大厅后,通过工作人员的引导帮助,他在网办区只用了半小时时间就拿到了新店的营业执照。今年以来,兴庆区通过243项政务服务事项材料再压减25%、办理环节再压缩35%、审批时限再压缩54%、跑动次数再压缩69%等方式,提高经营主体的满意度。

上述这些,只是推动便捷服务到增值服务全面提升的一个缩影。目前,银川已打造成全链条、全天候、全过程的营商环境新生态。紧盯“两都五基地”“交通疏堵”“六权”改革等重点工作,聚焦发展所需、企业所盼、民心所向,连续开展“四减一优”行动,全面深化“综合窗口”改革,“四级四同”事项实现极简办理,“行政秘书、项目管家、独任审批师、营商环境观察员、行政办事员、企业服务专员”等“六员”服务制度加速推行,各项政务服务正从“以部门为中心”向“以事项为中心”转变。

B 惠青政策 为青年成长送上大礼包

厚植沃土兴万木,广栽梧桐引凤来。当前,银川加快打造人才发展和创业高地,全力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环境留人,开创英才汇集的生动局面,让青年“流量”变“留量”。

每天晚上,敬德街夜市人头攒动,尹涵宇在自己经营的寿司店前忙得不亦乐乎,自8月入驻以来,他已经挣了两万多元,还吸引了一些人来学习取经。

今年,银川市团委推出青年创业扶持计划,以敬德街夜市为试点,鼓励青年创业就业,由夜市运营方根据摊位经营情况进行孵化,孵化期内免收租金和管理费。

“店铺的设计装饰和设备都是免费的,还帮忙引流宣传,这些政策打消了我前期缺少资金、害怕创业失败的担忧。”尹涵宇说,如果没有青年创业扶持计划,自己需要投资五六万元,现在省下的这些钱可以投入到食品的创新研发和食材升级上。据介绍,目前已有五六位青年享受到了青年创业扶持计划的红利,他们常常聚在一起交流线上营销方法,分享创业心得。

今年,“十万大学生留银川专项行动”正式启动,采取健全政策机制、强化引进培育、搭建干事舞台、涵养优质环境等多项措施,全力保障高校毕业生来银留银就业生活,营造青年人才集聚和发展的良好氛围,让青年人才实现在银川事业有干头、待遇有奔头、生活有甜头、精神有劲头。

为满足青年人才来银求职就业期间的住宿需求,银川还启用了青年人才驿站,通过提供“一对一”的暖心、贴心、耐心、细心服务,助力青年大学生尽快融入城市环境、放手逐梦追梦。

C 助老服务托起幸福「夕阳红」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作为一座让居者安的城市,银川始终站在全局和长远的高度谋划养老服务各项工作,从顶层设计、体系建设等方面探索创新、持续发力,让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变为现实。

“我年龄大了,腰腿老是疼,还有点颈椎病,在针灸按摩室里按摩一下舒服多了,非常感谢社区为我们这些老年人着想。”兴庆区大团结社区居民马梅说道。

连日来,大团结社区整合辖区资源,在市民驿站内设置医疗健康室、针灸按摩室、家政服务区、新鲜果蔬销售区等功能区,还开设手工编织培训、积分兑换超市等服务区,让居民尤其是老年人不出小区就能乐享便民综合服务,同时搭建暖心、精准服务平台,通过一对一认领,为高龄老人开展义诊、义剪、慰问等专属服务。

每天中午11点,几位老人准时走进兴庆区南华社区社区食堂,看到荤素搭配的饭菜,大家直说对胃口。今年3月初,在征求居民意见和建议后,社区将食堂重新装修,改善了就餐环境,丰富了饭菜品种,每逢节日还做节庆美食。目前每餐推出不少于2种的老年套餐,在早餐3元、中餐10元、晚餐6元的优惠价格基础上,做到干净卫生、营养均衡。

为给更多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提供便利,银川为经济困难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六助+N”和“喘息服务”,在其家里安装烟感气感智能呼叫装置,并针对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试点建设家庭养老床位,打造专业养老机构带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新模式。同时,街道和乡镇的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活动中心转型升级为集日间照料、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破解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难题。还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并扩大老年人预防保健、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方面服务供给,切实满足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养老需求。

记者 肖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