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世界心脏日

“防猝死套餐”网上爆火

专家:真正有用的“防猝死套餐”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2023年09月26日  刘威

近年来,青壮年心梗猝死的新闻屡见不鲜。近日,一份“防猝死套餐”在网上爆火,很多年轻人纷纷尝试。据了解,这种“防猝死套餐”来自网友总结,由辅酶Q10、鱼油、叶黄素、维生素D3等保健品组成。但这份“防猝死套餐”真靠谱吗? 9月29日是世界心脏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刘志军表示,在预防猝死方面,一味地补充保健品并不能起到根本作用,不如培养自律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有高危因素的青壮年尤其要定期体检,改变经常熬夜、过度疲劳、嗜烟酗酒等不良习惯,这才是真正有效的“防猝死方法”。

1 猝死多为心脏原因

关于猝死,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定义是:突然发生的,未能预料到的死亡,从发生不适到死亡,间隔不足6小时。刘志军介绍,猝死包括心源性(即心脏问题引起的)和非心源性猝死。有些猝死源于过度劳累或者剧烈运动,本质都是透支了身体机能的极限,而大多数的猝死源于心脏原因。刘志军说:“心脏病有很多种,冠心病是心脏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而心肌梗塞是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值得重视的是,当前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患者中,中青年比例逐年上升。”

48岁的陈先生,上周和同事在游泳馆游泳时,突感胸闷气短、大汗淋漓,紧急被同事送到医院后确诊为心梗,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医生分析陈先生的发病原因说:“幸好送医及时,否则很可能出现猝死。肥胖、长期大量吸烟,加上经常熬夜,心梗的高危因素他占了好几个。”

2 吸烟、熬夜、过度运动等都是危险因素

除家族遗传因素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体重和抽烟、肥胖,都是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女性在绝经期前患冠心病的几率要低,这得益于女性的雌激素。更年期以后,体内雌激素大幅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也开始急剧增加。

“说起来心脑血管疾病是老年病,可现在我们病房里时不时就能见到50岁以下的青壮年患者。去急诊科会诊时,天天都有年纪轻轻就得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在刘志军看来,心梗也是种生活方式病,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持续熬夜、过度疲劳、嗜烟酗酒、饮食不节以及高强度的工作压力等,都成为青壮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诱因。相关数据显示,如果一个人长期抽烟,其患冠心病的概率要远远高于不抽烟的人群,而且抽烟量越大患病的概率就越高。

值得警惕的是,和老年心脏病患者相比,年轻人得心血管疾病往往没有预适应的过程。一旦发生心梗,首发表现可能就是猝死,个别患者连抢救的机会都没有。

3 突发胸痛及时拨打120

哪些人出现胸痛症状要特别警惕?刘志军提醒,“比如一个小姑娘出现胸痛,我们一般不考虑她是心脏问题。而有家族病史、长期吸烟史、‘三高’人群出现胸痛的情况要格外当心。”

急性心肌梗死疼痛的典型部位在心前区或胸骨后,胸痛持续时间常超过30分钟。“突发胸痛,就要及时拨打120,不建议自己驾车去医院。突发胸痛,也不建议在家自行服用硝酸甘油等心血管药,因为如果是下壁梗死血压低,服用硝酸甘油并不安全。”

刘志军强调,急性心梗后,心肌的血液供应被中断,如果不及时恢复,心肌坏死的面积就会一点一点变大,这也是心梗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治疗是通过溶栓、放支架等方式再灌注治疗,让心脏重获血液供应。

4 心梗也可能伪装成牙痛、腹痛

心脏不舒服时,总会及时发出“呼救”信号,平时要多注意它的异常表现。

一般来说,最为典型的心梗症状是心绞痛,但不是每个心梗病人的首发症状都是心绞痛。有些患者表现症状并不明显,它可能会放射到头部、四肢、肠胃等,可能以牙疼、下颌疼、肩膀疼、咽喉疼、胃痛等方式掩盖心绞痛的真面目。比如,下壁心肌梗死就经常表现为上腹痛或腰腿痛,前壁心肌梗死则可能出现放射性牙痛。

5 远离心梗,做好这几件事

“想远离心脏疾病,年轻人最应该做的是改变原有的不良生活方式,把危险因素控制好,可让心脏病的发生率减少到最低。比如,戒烟能让心脏病的发生风险降低20%左右,这是很多药物无法企及的。”刘志军反复呼吁。

青壮年人群,平时应尽量保证规律作息、健康饮食,戒烟限酒的同时适度运动;尽量控制紧张、烦躁等负面情绪,以免加重或诱发心血管疾病。有些年轻人为了提神会多喝咖啡或浓茶,这样可能增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即使是没有动脉硬化病变的年轻人,在应激状态下也可能造成冠状动脉痉挛,从而生成血栓,甚至猝死。

年轻人也应定期体检,尤其注意血压、血脂、血糖、体重等指标,发现问题及时就医;如果已经诊断为冠心病,应该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治疗。

记者 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