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精耕市域善治 银川荣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

2023年09月28日  范晓儒

银川市秋高气爽,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目之所及皆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记者 李靖 摄(8月18日摄)

仲秋时节,银川市域治理工作又有喜讯传来。记者9月27日从市委政法委获悉,继荣获“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荣誉称号后,近日中央政法委办公厅印发的通知,确定229个地市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银川榜上有名,平安银川再添“国字号”荣誉。

2020年,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我市积极申报第一期试点城市,并于当年6月得到中央政法委批复同意。三年来,银川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将试点创建工作纳入全市“十四五”规划和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在自治区党委政法委精心指导下,锚定“首创必成”目标,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紧盯试点创建任务,坚决防范“五类风险”,充分发挥“五治作用”,倾力打造“区域特色”,圆满完成285项创建任务,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全市创新探索出“防控体系银川经验”、组建“塞上枫桥”平安志愿服务队等一批在全国、全区有影响力的“银川之治”特色品牌,2022年全市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4.37%,高于宁夏平均水平。

“下一步,我市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民意导向和效果导向,以成功创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为契机,画好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圆’,持续在机制完善、风险防控、治理方式、亮点打造等方面下功夫,统筹做好深化领导包抓机制,打造立体化、智能化、法治化、专业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建好‘五好社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用好市域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雪亮工程’‘智能安防’数据资源,完善重点领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全力以赴提升银川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中走在前、作表率,以首府担当做到既为一域增光,更为全局添彩。”市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说。

坚持高位推动 组织保障坚强有力

市域社会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高位推动,树牢“一盘棋”思想,一揽到底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组织领导力。

三年来,我市把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落实。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的领导小组,6个县(市)区、53家成员单位和54个乡镇(街道)、577个村(社区)全部落实“一把手”责任,形成强有力的“四级书记”抓社会治理工作格局。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示范带动,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10次、政府常务会4次,听取工作汇报,先后作出批示33次,实地调研12次,及时研究解决难点堵点问题。制定市级领导包抓、部门包联指导、周调度等8项制度,10位市级领导结合分管工作,对11个全国试点项目、2个区域特色项目和6个县(市)区整体创建工作进行包抓,定期听汇报、解难题。出台《全面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明确三年试点创建工作阶段性目标,召开动员部署会、推进会、领导小组会议12次,对试点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全域推进落实、全程督导问效。依托平安银川建设协调小组,统筹人大政协、职能部门、社会团体、社会组织等力量资源,健全完善多部门之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工作联动的协调机制,50余家市直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强化对下包联指导,实现资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手段集合,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试点联建、条块联动的良好工作格局。

着力强基固本增强治理能力

我市紧盯“五类风险”防范,突出防范重点,全力做好重大风险隐患防范化解工作,一管到底提升市域社会治理风险防控力。

夜市闹区,总能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安全感满满;街道两旁,反诈宣传、出行安全、禁毒宣传等标语随处可见;11个街面警务站、90个“1、3、5分钟”快反处置圈、324个社区警务室,助推接处警“再快一秒”;银川市综治中心运行5个月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4万余件,化解率96.8%……

三年来,我市紧盯社会治安和社会矛盾两大突出风险,完善专群结合、区域联动、部门协作机制,推动“治理”向“智理”转变,全市百姓的安全有了最贴心的守护。建立健全“情指勤舆督”一体化实体化合成作战运行机制,始终保持对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等突出违法犯罪严打高压态势。在国省干道布建5个省级公路检查站、50个市级治安交通卡口。建成智慧治安检查站查控平台,各检查站累计抓获各类逃犯及违法犯罪嫌疑人47名,收缴各类违禁品3600余件。市八类主要刑事案件、“两抢一盗”案件实现6年连降,命案连续6年破案率100%,万人发案率持续下降。部署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和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侦办刑事案件31件,抓获犯罪嫌疑人32人,挽回群众经济损失1512.5万元。“断卡”“断流”等专项行动持续发力,拦截诈骗信息3.6万余条,挽损4.79亿元,电诈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37%。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持续开展交通运输、自然资源、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等15个领域专项治理,铲除黑恶犯罪滋生土壤。挂牌整治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等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整治重点地区39个。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保护组织保障,未成年人工作获“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维权岗”等称号。推行市级领导包案化解信访积案、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制度,推动群众合理合法诉求有效解决。构建“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三级纵向组织体系,推行“警格+网格”治理模式,打造“全科网格”。建立家庭矛盾纠纷警情“家事半月谈”工作机制,相关做法被中央政法委、全国妇联转载推广。“@问政银川”赋能市域社会治理经验做法被国务院办公厅向全国推介。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组织开展“平安交通”建设,常态化开展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整治工作,有效防范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2022年全市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4.37%,高于宁夏平均水平。

记者 范晓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