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夯实长安之基

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称号

2023年09月28日  本报

社区民警走进直播间,线上说反诈。资料图片

银川公安开展夏夜治安巡查宣防统一行动,平安守护再加码。 资料图片

构建立体化反诈宣传体系,守护居民“钱袋子”。资料图片

推动多元共治 形成治理合力

有事找“网格”,西夏区地矿社区将“大网格”细分为每50户一格的“微网格”,人在网中走、事在网中结,今年以来已为居民提供100余次便民服务;“烦事”有人解,金凤区银新苑南社区集聚辖区30余家共建单位、机关企业、社会团体资源,成立12个“阳光一家亲服务联盟”,发动120名党员组建7支“小区红色管家”,精准调处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500余件;“难事”众人调,兴庆区银虹社区积极举办“板凳会”,在一次次交流议事中,社区干部成了居民知心朋友,邻里矛盾小事化无。

三年来,我市将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作为试点创建工作有力载体,加速“五治方式”一体化推进,提升市域社会治理创新驱动力。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我市推进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和实体化实战化运行,整合基层综治、信访、执法、司法等力量,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实现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梳理优化全市8295项政务服务事项,推动123个事项不出乡镇(街道)办理,46个事项不出村(社区)办。举办线上线下“开门问需”问政会10余期,解决百姓现场提问600余件。修改完善《银川市物业管理条例》《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市政设施管理条例》等6件涉及市域治理的地方性法规,用法治方式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发挥德治教化作用,先后两次表彰见义勇为模范,推荐选树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名,中国好人6名、宁夏好人6名、银川好人10名,深入开展“文明家庭”评选,开展星级文明户、廉洁家庭、五好家庭等特色创建。推行“四优四提”城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现代化,实施社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制定《乡镇(街道)政务服务事项清单》123项,全市所有的村(社区)均实现可代办政务服务事项。优化建设“雪亮工程”视频3.5万余路,投资937万元建成运行市域社会治理信息平台,与智慧城市运营指挥中心融合,打造集“城市治理、网格管理、应急指挥”为一体的信息化平台。完成市级68个单位81个系统及5万路视频资源应接尽接,建成智慧小区906个,覆盖率达50%。银川市获批宁夏唯一开展智慧物业线上线下生活服务试点城市。

化解急难愁盼 不断满足群众向往

积极回应群众呼声期盼,着力解决好群众的“头等大事”和身边的“关键小事”,同样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三年来,我市坚持人民至上,树牢全局思维,坚持需求导向,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倾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以贯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深入推进交通疏堵“6+N”工程,改造优化拥堵路口路段157处,全市交通拥堵指数为1.32,同比下降2.5%,在全国交通管理四类城市中处于A+水平。出台《银川市解决群众办理房产证遗留问题实施方案》《银川市住宅小区管理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银川市稳增长促发展十条措施》等便民惠企政策文件,开展“保交楼”“办证难”专项整治,对17个房地产项目进行专项督察,近20万套历史遗留房产证问题已化解80%,解决困扰40多万群众数十年来的难事愁事,“承诺账单”真正变成了广大群众的“幸福清单”。建设银川政务服务事项综合窗口受理平台,打造覆盖市县乡村的线上服务体系,打通不动产登记、社保登记、公积金贷款、企业开办、食品经营许可等高频事项专网,实现市本级95%以上政务服务事项“一网”申报、“一网”审批、“一网”归集,形成了线上与线下融合、专网向一体化平台汇聚的无感衔接新模式。落实落细《乡镇(街道)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村(社区)代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要求,建成涵盖市民大厅、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站的四级一体政务服务运行体系,涌现出兴庆区“15分钟便民服务圈”、西夏区“跑长制”、灵武市“百事通办”等政务服务品牌,“就近办”“上门办”“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已成新常态,跑出了银川政务服务“加速度”。上线运行宁夏首家一站式政务服务咨询平台“银银贴心一号通”,整合70家单位服务窗口、涵盖市本级1277个政务服务事项的114部咨询电话,统一设立“12345-4号键”政务服务热线,上线以来解决群众各类诉求25万余件,搭建了服务企业群众的“连心桥”。

法治安邦,初心不忘;守土尽责,稳定一方。获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称号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如今,幸福、和谐、平安、美好的银川画卷正徐徐打开,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之花正在湖城大地绽放,让我们一起踔厉奋发稳平安,蹄疾步稳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