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宁医大总院移植仓重建成功

患者可在“家门口”接受先进移植技术

2023年10月02日  李姝

9月28日,在无菌层流仓内度过漫长的20天后,多发性骨髓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唐女士,顺利完成造血重建,康复出院。这是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以下简称宁医大总院)自今年6月移植病房重建后的首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

身体乏力双脚肿胀 不料患上多发性骨髓瘤

去年7月,家住永宁县望远镇的唐女士整日感到乏力,睡眠质量差,两只脚也肿了起来,唐女士认为可能是高血压引起的。随后她到宁医大总院就诊,一开始以为是肾脏疾病,但经过相关详细检查,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是血液科最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存。据介绍,多发性骨髓瘤会造成多种靶器官损害,即在不同患者身上表现出不同症状,有像唐女士这样肾功能出现问题的,有的患者会骨头疼痛或者容易骨折,还有的表现为肺炎等。“唐女士的病症幸亏发现得早,不然后续可能出现肾功能衰竭、反复感染等情况,甚至还有生命危险。”宁医大总院血液内科主任崔丽娟说。

唐女士立即到宁医大总院血液内科接受正规靶向治疗,她的病情得到了良好的控制,肾功能损害没有进一步加重。但单靠药物治疗并不能获得长期疗效,需要进行规范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移植仓重建 唐女士成为入仓第一人

“多发性骨髓瘤的‍‍标准治疗需要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崔丽娟说。虽然众多新药、细胞免疫治疗的涌现,使得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手段日益丰富,但造血干细胞移植仍是患者追求最佳疗效甚至治愈的重要手段。

此前这类需要移植治疗的患者都要到外地就医,治疗、住宿、饮食、陪护代价不菲。就在她一筹莫展之时,血液内科主管医生胡代宏告诉她,“今年移植仓已经重建成功,在家门口就可以做移植。”听到这个消息,唐女士打心底里高兴。

今年6月,宁医大总院重建后的移植病房正式投入使用,在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专家团队的合作指导下,血液内科开启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工作,同时联合医院造血干细胞研究所、医学实验中心、输血科、药剂科等科室,齐力攻坚、共同解决移植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通力合作 顺利完成造血重建

唐女士经过前期治疗病情得到控制,在北京专家的评估指导下,于今年6月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的动员、采集及冻存工作,9月8日经药浴入仓,开始了大剂量化疗药物的预处理治疗。“患者在此期间白细胞将进行性下降,抗感染能力极低,随时可能出现致命性感染。”血液内科副主任医师许飞介绍。患者于9月11日进行冻存的自体造血干细胞回输,此后进入了风险极大的骨髓抑制期。经过危险而又漫长的11天,回输到唐女士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就像种子一样发芽生长,白细胞、血小板逐渐提升,提示干细胞成功植活,造血功能恢复,免疫功能也随之逐渐恢复。“看着血细胞一天天恢复,我们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胡代宏激动地说。

更让所有人欣慰的是,唐女士没有出现发热、严重呕吐、腹泻等植入综合征。目前,唐女士的血细胞已恢复正常,出仓当天即返回家中。

今后更多患者可在“家门口”进行移植

移植病房重建后本地患者在“家门口”就能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以前大多数骨髓瘤患者只能通过化疗来控制病情,仅少数有条件的患者可到北京等地进行移植治疗。“出去移植的病人要家属陪同、租住房屋,代价大,经济负担重,每年仅有五分之一的患者外出移植。”崔丽娟说。

现如今,重建后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设备环境全面升级,设有百级层流仓6间,并拥有血细胞分离独立空间,可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单采去除术及无血浆置换术等治疗技术。无菌层流病房不仅可以为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急性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病及重型再障患者进行自体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还可为血液病患者进行免疫治疗以及为Car-T细胞免疫治疗提供保障。

“此次移植病房重建后首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取得成功,标志着我院血液恶性肿瘤疾病的诊疗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更意味着宁夏及周边辐射地区更多的血液病患者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有效解决了老百姓的就医难题。”宁医大总院副院长马学平说。

记者 李姝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