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武市地处北纬38度国际公认的“宁夏黄金奶源带核心区”,这里气候干爽、光照充足,奶牛每天吃着新鲜牧草,躺卧在温热干燥的沙床上……近年来,灵武市立足“黄金奶源带核心区”自然禀赋,聚焦打造“高端奶之乡”目标,高标准建设总面积149平方公里的现代养殖基地,全市奶牛存栏突破19万头,日产鲜奶约2900吨。
丰富、优质的奶源吸引了蒙牛乳业、宁夏亿美、中粮饲料等一批知名企业投资建厂,已形成种植、养殖、胚胎批量繁育、精深加工为一体的现代奶产业体系。
A 不断提升奶源品质 提升产业竞争优势
近年来,灵武市紧紧围绕自治区“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布局,聚焦打造“高端奶之乡”目标,贯通上下游全产业链条,探索集群化、科技化、高端化奶产业发展新路子,成为全区重要的养殖生产区和奶源供应地。
奶牛实现少病高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科学化养殖,在奶牛养殖基地建起的众多“数字化”牧场功不可没,通过大数据对每一头牛的出生、产奶、繁育建立全周期档案,可通过数字化技术进行大数据模型管理。“每一头牛的生长情况、产奶情况,以及健康状况都有清楚的数据记录。”宁夏塞上牧源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马佳军说,牧场里有自动化挤奶平台、自助“痒痒挠”、光伏板遮阴运动场等设施。比如,奶牛想蹭痒痒了,只要身体触碰到旋转刷,“全身按摩”服务就会立即安排,清洁奶牛身上的脏东西和寄生虫,保持皮肤和毛发干燥健康,加速血液循环。
“只有不断提高奶牛单头产量,不断提升奶牛品质,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奶产业市场脱颖而出。”马佳军认为,现代化的奶牛养殖比拼的是科技。宁夏塞上牧源牧业有限公司有18座人字形屋顶的高大牛舍,牛舍之间,高大的立柱顶着单面坡的太阳能光伏板,地上铺着细软的黄沙。这是牧光互补设施,每年能节省30余万元电费,还能为运动场遮阴让牛纳凉。1500多个犊牛岛一字排开一体成型、通风凉爽的小单间,确保小牛犊的健康成长;两座巨大的自动化挤奶台,单台一次可容纳80头奶牛同时挤奶;智能化TMR精准饲配中心,每天可生产约600吨、可供2万头牛食用的精配饲料,这些都是确保企业能够规模化养殖,不断提高奶源竞争优势的“法宝”。
B 打造“超级奶牛”核心种群
为了能够提高单头奶牛的产奶量,实现“超级奶牛”种群建设,灵武市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奶牛种业创新团队合作,实现了国内首次采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对现存群体中的百吨优良个体进行种质复原保存,并用于良种奶牛高效繁育,开启了体细胞克隆技术在良种奶牛培育中担当核心和关键角色的新纪元。
这批克隆奶牛是依据生产性能记录、体型评定,选择群体中高产长寿和抗逆性能优异的明星奶牛,采集耳缘组织,培养皮肤成纤维细胞,通过核移植生产克隆胚胎,并进行胚胎移植,使其成为百吨明星牛群体的核心成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生王炳科介绍,首批移植的120枚克隆胚初检妊娠率达42%,200天以上在孕率达17.5%,这标志着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进一步成熟。
据了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团队计划用2~3年的时间,通过克隆技术、活体采卵体外胚胎生产和性控技术,建立一个上千头的超级奶牛核心群体。这项体细胞克隆技术在新领域的应用,避免了引进活牛的生物安全风险,极大地挽救了濒临淘汰的优质种质资源,实现国内适应性和抗逆性良好的超级奶牛重生和扩群,形成超高产奶牛育种群体,为选育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良种母牛和后备种公牛提供了优质资源。
C 完善产业链形成高效优势竞争力
近年来,灵武市不断发展壮大“1535”生态经济体系,走出了一条集群化、专业化、高端化的奶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规划建设蒙牛高端奶全产业链百亿集群综合园区,汇集中粮、艺虹、富杨、亿美等行业巨头,初步形成了从奶牛养殖、良种繁育、饲草种植、饲料配套到精深加工、产品包装、科技研发高端奶全产业链。灵武市制定出台《灵武市养殖业发展扶持政策》《灵武市奶牛贷款补栏贴息管理办法(试行)》等,从棚圈建设、信息化管理、粪污资源化利用、科技人才引进等方面进行扶持发展,已累计兑付奖补资金过亿元,政府及社会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5亿元。
灵武市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与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共同建立产学研基地,在灵武职业教育中心增设畜牧专业,投资建设奶牛服务中心,成功示范应用活体采卵-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和克隆技术,目前已出生胚胎移植犊牛153头、克隆犊牛3头,有力填补我国高产高品奶牛种子工程空白。同时,大力推进优质饲草料生产与养殖配套衔接,推广“青贮玉米+黑麦草”等1年两茬种植模式,种植优质饲草面积达10万亩,建立多元化饲草保障体系,有效保障全市奶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银川市围绕“两都五基地”建设,着力建设高端奶产业基地,逐步完善优质奶源上下游产业链,不断提高奶产业竞争优势,为我市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动力。
记者 李鲲鹏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