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宁夏古城寻迹》出版

陈幸福用镜头感知这片土地的厚重

2023年10月09日  李尚

陈幸福。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彭阳耳朵城遗址。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宁夏古城寻迹》。记者 李尚 摄

近日,自治区摄影家协会会员陈幸福所著《宁夏古城寻迹》一书出版发行,9月23日在宁夏出版传媒集团黄河书苑举行新书交流推介会。年近七旬的陈幸福经过十多年的时间,用影像拍摄、文字资料记录的宁夏境内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城、池、堡、寨,终于和大家见面了。

开始拿起相机

陈幸福从小受父亲影响,对开车很感兴趣,后来进了自治区运输公司工作,学会开车后,跑遍宁夏的山山水水。他对这一方水土日久情深,特别是对长城、墩堠、古城堡、老庄子等古迹更感兴趣,“只要开车到有古城堡之类的地方,就要进去欣赏一番,当作猎奇。”

少年时期,陈幸福家住银川南门广场西北角,当时市里传达重要指示,都要在南门广场上开大会。“当时米寿世等宁夏最早一批摄影记者,经常会拿着相机拍摄开会现场,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也慢慢开始对摄影有了兴趣。”陈幸福说,上世纪70年代末,他自己攒了200元钱,买了一款日本产的柯尼卡相机,由于胶卷很贵,舍不得多拍,平时背着相机走到哪,就到那拍一张“打卡照”。

到上世纪80年代,公司创办《宁运之声》杂志,陈幸福就用手里的相机拍照片,给杂志供稿。1984年,自治区举办“塞上清风”摄影比赛,他拍了儿子修车的照片,获了二等奖。“获了个奖,我挺高兴的。”陈幸福说,也是从那时起,听到了专业的点评,才知道自己的照片在拍摄角度、构图等方面还需要提升。后来,他又接触到很多摄影记者,学到不少摄影知识。

用镜头聚焦古城

又过了好几年,陈幸福用一万多元的积蓄,买了款专业级别很高的相机。于是业余时间,他更多地和朋友开着车,去宁夏境内各个乡镇村庄,拍摄了很多照片。“当时有很多获奖的照片,就是这样拍出来的。”

不过,那时候,陈幸福并没有特意拍古城,真正系统拍摄古城,是从2010年开始的。“当时,自治区著名历史地理学专家鲁人勇要实地考察丝绸之路在宁夏留存的遗迹,需要两名摄影师帮助拍照。我会开车又喜欢摄影,有幸被选中。”陈幸福说,经过约一周的考察、拍摄,特别是在宁夏南部山区的古城堡及丝路寻访过程中,使他对古城堡的历史知识加深了认识。

近年来,陈幸福又与葛世卿等摄影师们继续拍摄古城,还专门购买了无人机等设备,从高空拍摄。“这样可以在地面和高空把这些遗迹的全貌完整地拍摄下来。”他说,十多年时间,凡有古城堡遗迹的,必去考察、拍照,回家后再查阅史籍,探查其渊源和历史,积累有上千张照片和很多资料,最后就产生了编辑出版的愿望。

多年执着探寻

今年9月,陈幸福的新书《宁夏古城寻迹》正式出版。书的封面是他去年在彭阳拍的耳朵城遗址,这也是他第5次来这座古城拍摄。“这座古城是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六月开始建的,以前叫过‘细腰城’‘细腰葫芦城’,从高处看很像细腰葫芦,平地上看就像耳朵,所以也叫‘耳朵城’。”他介绍,这座古城依山而建,一边是沟壕,草长得有一人那么高。他记得有一次去拍摄,在那里走到半路,听见类似野鸡之类的动物在叫,还有点害怕。

其实这么多年,陈幸福跋山涉水地拍摄,遇到过很多困难。2020年的一个早上,他在同心县拍摄张二水古城,那个古城已经被大水把半边冲没了,形成一个坡面,另一边是片坟地。古城周围荒芜人烟,地上的土也是虚的,一脚踏上去踩不实,摔倒崴了脚,“当时给我疼的,在地上坐了一个小时,我就在想,何苦受这罪呢,我都这么大岁数了。”陈幸福说,唯一的安慰就是没把相机摔坏。

但拍了十多年,陈幸福已经对古城着迷了。“有时候挺感慨的,有些古城已经很残破,我得赶紧把它们拍摄记录下来。”在陈幸福的镜头里,也可以看到人们对古城的敬仰。近些年,对古城的保护措施也越来越多,有保护碑铭,有围栏,这都表明,人们开始关注这些历史遗迹。

用图片去保存和解读历史的细节

据了解,宁夏境内有三百多座古城池及军寨、民堡,还有数百座烽火台。随着风雨侵蚀、水毁和人类社会活动的破坏,在地面上留存的、肉眼能看到的古城堡遗迹,剩下不到百座。陈幸福的新书《宁夏古城寻迹》收入72座古城堡遗址。通过这72座古城堡遗址照片,可以对宁夏各地的历史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宁夏古城寻迹》由鲁人勇作序,他在序中评价:“很专业、有价值,不失为摄影佳作。”书中每处遗址,有不同角度的全息场景和周边环境,也有特写镜头记录遗址的特点及细节,并且构图、取景、色调都恰到好处,文字方面清晰表述了遗址的位置、历史变迁、规模及现状。

“每一座古城和每一段长城中存留的建筑,城墙、城门、墩台、夯土层等里面的细节,都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信息和价值。”陈幸福想用图片去保存、去解读从古至今人们以城为中心,用一幕幕人间苦乐酸甜,去感知厚重黄土承载的历史。

记者 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