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国家医保局举行的2023年下半年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医保局办公室副主任付超奇介绍,截至2023年6月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参保人数达到1.7亿人,累计超200万人享受待遇,累计支出基金约650亿元。
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社会保障制度补短板的重大制度安排。为妥善解决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障问题,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医保局加强制度顶层设计,健全政策措施,扎实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稳妥有序将试点扩大至49个城市。
“目前,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阶段性目标。”付超奇表示,一是切实减轻了失能人员家庭经济和事务负担,年人均减负约1.4万元。二是促进服务体系发展,试点地区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服务机构达到7600多家,是试点初期(2017年)的5倍。三是拓宽了就业渠道,试点地区定点服务机构护理人数达33万人,是试点初期(2017年)的近10倍。
付超奇表示,国家医保局将系统谋划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制度建设,推进尽快建立解决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障问题的制度性安排。一方面,加紧研究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老龄化发展趋势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顶层设计,确立制度建设总体目标和远景规划,统一制度框架,统一政策标准,规范管理运行。另一方面,同步研究失能等级评估管理、服务机构管理、经办管理、长期照护师培训培养等方面配套措施办法,支撑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落地。
对于备受关注的2023年医保目录调整工作,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司长黄心宇介绍,根据2023年目录调整的工作方案,今年的工作程序仍分为准备、申报、评审、谈判、公布5个阶段。7月1日国家医保局正式启动了申报工作,9月初公布了通过形式审查的申报药品名单,包括224个目录外药品、164个目录内药品在内,共计388个药品通过了形式审查。国家医保局将按计划开展评审、测算和谈判等工作,预计于12月初公布今年目录调整结果,从明年1月1日起执行新版目录。
朱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