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关系民生、连着民心。近年来,银川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坚持养老事业与产业双轮驱动,着力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全力打造“银居安享”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构建“1658+N”智慧养老链式服务矩阵,聚力打造“塞上银享”金字品牌,不断织密养老服务供给网,不断增强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温馨守护最美“夕阳红”。
坚持深化养老政策创新 顶层设计规划先行
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银川市户籍人口中约有老年人34万人,占总人口的15.8%,其中失能(伤残)老年人约3.2万人,构建完善的现代化养老体系迫在眉睫。
推进养老服务发展,规划要先行。为加快推进全市养老服务改革发展,银川市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市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26个部门参与的银川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银川市健康养老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养老服务改革工作的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监督落实,形成了相互协作、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同时,银川市科学编制《银川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2021-2035)》和《银川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制定《银川市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银川市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银川市加快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银川市创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地方攻坚行动方案》等系列配套方案,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政策指引和遵循。值得一提的是,我市率先在西北五省(区)出台《银川市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移交与管理办法》,建立了小区开发建设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审批、同步建设、同步验收的机制,有效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并将健康养老产业纳入市委年度效能目标考核,全市养老服务工作得到有效保障和强力推进。
优化养老服务 强化兜底保障
“在家门口养老,彼此都很熟悉,大家在一起有聊不完的话题。这里还会定期举办各种活动,有时间就在老年大学上上课,还有中医理疗团队给我们做常规健康体检、按摩艾灸等服务,真的非常贴心。”谈及在金凤区长城中路街道办七子连湖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感受,居民杨振海竖起大拇指,老人还提到,经常有志愿者、爱心商家开展敬老尊老活动,让养老服务中心有了更多欢声笑语。
作为全市打造的养老服务亮点之一,近年来,七子连湖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采用公建民营的方式,引进宁夏塞上鸿儒颐养院与秦杨中医医院,重点为辖区老年人提供智慧养老、日间照料、健康管理、心理疏导、保健按摩、精神慰藉、膳食供应、休闲娱乐等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为社区老年人描绘了快乐充实的“夕阳”生活。
“我们中心设置有20张床位,包含生活照料‘六助’(助洁、助行、助浴、助医、助急、助餐),中医康复护理、医疗护理、智慧诊疗、线上问诊等功能,每周都有专家坐诊。”社区副主任庞敏介绍,为了进一步满足社区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七子连湖社区内还开设了老年大学,自开班以来,现有在籍学员100多人,开设的水兵舞、旗袍走秀、合唱班等各类课程,能够满足辖区老年居民的教育、社交、健康等需求,为老年人提供了邻里交流空间。
“多亏了政府的适老化改造,在我家里安装了6个扶手,对地面的瓷砖也做了防滑处理,还给老人配备了餐边桌、助行器、专用洗澡凳,让老人的生活更为便利,也让我们当儿女的省了很多心。”说起银川市实施的适老化改造项目,西夏区西景花园小区居民韩纪红连声夸赞。韩纪红的母亲今年86岁,患有严重的肺气肿,其父亲91岁,是二级智力残疾,平时行动十分不便,去年母亲还曾因家里地滑摔了一跤,进行适老化改造之后,韩纪红觉得自己的心理压力小了很多。
以上均为我市不断优化完善养老服务工作的缩影。记者从银川市民政局了解到,聚焦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急难愁盼,我市投入2100万元,为全市5622名经济困难老人和失能、半失能老人开展上门评估服务,并提供助医、助洁、助浴等精准化的居家养老“六助+N”和“喘息服务”,为重度失能老年人家庭成员提供照护指导,提高困难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累计为1356户分散供养、低保、低收入、高龄、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通道、居室、厨房、卫生间等生活场所适老化改造、配置相关辅助器具,切实改善了困难老年人的居家生活质量。为2883户经济困难老年人,提供烟感、气感、报警器、物联网卡的安装调测服务和物联网管控平台、终端APP的三年服务,安装设备5050个。
目前,银川市正逐步扩大“软服务”投入,围绕社区居家老年人多元化服务需求,结合完整社区试点建设,努力构建居家养老服务新格局,街道办和乡镇的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将转型升级为集日间照料、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同时,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服务“空间转移”,破解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培育特色养老服务模式 提升养老产业发展动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为此,我市先后培育打造“物业+养老”“家政+养老”“中医+养老”等特色养老服务模式,使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助餐、就医、娱乐等“一站式”养老服务,持续强化“塞上银享”品牌影响力。
一直以来,银川市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并扩大老年人预防保健、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方面服务供给,探索健康养老新业态、新模式。在构建养老服务体系过程中,兴庆区积极引入中房集团等社会资本,培育打造“物业+养老”“家政+养老”的连锁品牌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金凤区大力支持民营医院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成功打造了塞上鸿儒颐养院“中医+养老”特色服务基地,充分整合资源、联动社会组织力量,依托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积极探索社区居家养老邻里互助养老模式,推行“互联网+”菜单式服务。西夏区主动承担国家级养老机构标准化试点,修订157项企业标准,形成了集“安宁服务、失智症照护、幸福学堂、社区居家服务”为一体的“幸福颐养”特色养老服务模式。永宁县依托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做实“党建+”服务,精心打造为老、助老、扶老、适老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使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助餐、就医、娱乐等“一站式”养老服务。
与此同时,贺兰县引进绿城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依托温泉养生、中医理疗、治未病、休闲农场、健康管理五大配套服务业态,创新健康管理服务,打造桃李春风“旅居+康养”项目,面向中老年人提供中医慢病管理、线上医生问诊、远程健康管理、智能居家看护等一系列健康管理综合服务。灵武市大力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服务标准化建设,以护理能力提升为抓手,打造中心敬老院安全安心、适老舒心、服务暖心、康养顺心、文化润心的“五心”养老服务品牌。
10月21日,记者来到宁夏唯一一家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塞上鸿儒颐养院,在这里,记者看到老年人有的在护理员的搀扶下进行锻炼,有的在活动室运动休闲,虽说是一所养老机构,但院内也有不少温情区域。书画室、手工室、阅览室、后花园……住养老人们会在这里散步休闲,也会在这里做做手工、练练书法,尽情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据该养老机构负责人介绍,在经营模式上,宁夏塞上鸿儒颐养院打破传统养老的模式,依托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宁夏秦杨中医医院的中医药特色和技术优势,打造以中医养老、医养结合、康养融合为主导的医养型护理院,通过中医养老的新模式让入住老人切身享受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服务优势,致力于为高龄、重症、因病卧床、残疾障碍、失能、半失能老人等需要服务的长者提供专属的医疗、康复、护理、生活照料、文化娱乐、营养药膳、精神慰藉等各种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入住120余位老人,中医服务高达1500余次。
据银川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目前建成养老机构38家,养老床位9629张(护理型床位5554张,占总床位数的57.7%),打造居家养老服务站295个、社区食堂(老年人助餐点)214个。通过引导社会力量投资、整合闲置设施资源、新建住宅配套建设等多种形式,建有老年活动中心162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02个,建成209处农村幸福院(含农村互助院、老饭桌),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
吃不愁、病不忧、孤不独、乐有伴。从“养老”到“享老”,如今在我市,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精准贴心的养老服务中安享晚年。接下来,我市将瞄准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聚焦老年人的急难愁盼,找准制约养老服务发展的难点、堵点,以改革谋突破、图发展,不断创新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全市养老服务从有保障向有质量迈进。
记者 吴春霖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