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丽在酒窖工作。
第一届邀请赛时法国酿酒师伯诺瓦·贝格诺与酒庄负责人交谈。
宁夏葡萄酒向国际进军的过程中,有一个赛事不得不提——宁夏贺兰山东麓国际酿酒师邀请赛。以此次比赛为契机,来自23个国家的60名酿酒师被吸引到宁夏,将提升宁夏葡萄酒、打造“紫色名片”工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愉快且特别的宁夏之旅
2015年9月,来自澳大利亚的酿酒师凯丽·皮尔逊来到中国,参加宁夏贺兰山东麓举办的国际酿酒师挑战赛。在随机抽选的环节,她抽中了兰山骄子酒庄,她认为这也许就是中国人讲的“缘分”。凯丽从事酿酒师工作已经12年了,每年要在各个国家往返,在宁夏酿酒的这段时间,无疑是愉快且特别的。
其实在来到宁夏之前,凯丽已经听说过世界葡萄酒大师杰西斯·罗宾逊女士对贺兰山东麓产区的评价,也对这里非常感兴趣。当来到宁夏,看到葡萄原料后,她觉得不可思议,“这里的树体健壮,葡萄成熟度非常好,糖度、酸度等都很令人满意。”这下她理解了杰西斯·罗宾逊女士为什么对宁夏贺兰山东麓有如此评价了。
兰山骄子酒庄除了是一座酒庄,也是宁夏大学葡萄酒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实习基地,有很多学生在这里学习,凯丽也抽空与他们分享酿酒经验。繁忙的日常,对于她来说是一段难忘而愉快的经历。她难忘中秋节的派对,难忘那些中国的朋友,也难忘这个产区。“宁夏产区的风土条件十分好,有些地方和我的家乡很像,土壤并不肥沃,需要花大力气去改良。但这里土质很好,而且有黄河水灌溉,日照充足……”她说,自己会很开心告诉别人自己在宁夏产区工作过。
走国际化路线
2012年,首届贺兰山东麓国际酿酒师邀请赛吸引到15个国家的50多名酿酒师报名,最终来自法国、澳大利亚、美国、智利、西班牙、南非的7名酿酒师入围获得参赛资格。此后越来越多像凯丽这样的“洋面孔”出现在贺兰山东麓产区。2015年,宁夏又向全世界酿酒师发出邀请。这一次,来自23个国家的53名酿酒师来到宁夏,一展自己的才能。
这件事得益于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酿酒工程系主任李德美的建议。就在首届贺兰山东麓国际酿酒师邀请赛举行的那年春天,李德美在银川出差,受邀为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献计献策。“宁夏是我梦想启航的地方,结合自身的法国求学经历,我深知走国际化路线对于一个刚起步的葡萄酒产区的发展有多重要。”李德美经过一番思考后提出,可以尝试举办葡萄酒酿造的世界奥运会,选手就是各国酿酒师。
在提出这个建议的同时,李德美也提醒,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太多不确定因素。但到了这一年秋季,这场赛事伴随宁夏贺兰山东麓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博览会开赛了。4个月的时间从策划到落地,他很感慨宁夏葡萄酒产业主管单位反应之迅速。
推动宁夏产区葡萄酒酿造技术提升
“酿酒工艺技术是专业和经验的组合,就像咱们做菜,同样的原料,有人做得好吃,有人做得不好吃。”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二级研究员、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赵世华说,这场赛事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同一片产区、统一的原料,唯一的变量就是酿酒师,看谁能在这里酿出最有特色的葡萄酒。规则之公平,也是吸引国际酿酒师的原因之一。
国际酿酒师们在宁夏工作两年,结束之后,他们将获得自己的报酬——酿酒师们自己酿的5000瓶葡萄酒。“这个机制很好。”赵世华解释,首先这样的报酬可以调动国际酿酒师们的积极性。此外,当他们将这5000瓶葡萄酒带走,不论是送人、售卖,都是对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的一次宣传。
当然,最大的收获,还是产区整体酿酒工艺技术的提升。“当时参加比赛的酿酒师,有将近一半的人,与本地企业签了协议,成为酒庄酿酒师或顾问。”李德美说,国际酿酒师的技术交流带动了一大批酒庄的快速崛起,也推动了一批本土年轻酿酒师的快速成长。赛事开展5年以来,先后有40多家酒庄的300余款葡萄酒在国内外各类专业大赛中获得奖项,而且这一数字还在继续扩大。
“四两拨千斤”的宁夏智慧
引进国际酿酒师的意义还不限于此。
“马尔堡是新西兰最知名的葡萄酒产区,马尔堡与宁夏签订友好城市,就是因为一名新西兰的酿酒师。”赵世华说,当时这名酿酒师回去向马尔堡的市长介绍了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市长约翰·莱戈特率领代表团访华,他们与宁夏在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学术交流以及葡萄酒教育上的合作,并签定“友好城市”协议。
“国际酿酒师的到来,推动了宁夏的国际交流,促成了一大批新的国际合作项目落地宁夏。”李德美说,由西往东美酒公司、美夏国际酒业等国际经销商将多个宁夏精品酒庄列入了合作名单。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与葡萄酒国际联合会和波尔多葡萄酒城建立了合作关系,成为其琥珀级合作单位,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也是唯一在波尔多葡萄酒城亮相展示的中国产区……“这场赛事是一种模式,是‘四两拨千斤’的宁夏智慧。”
记者 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