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绿色制造 正成为银川工业的全新底色

2023年11月07日  鲍淑玲 王少钦

9月15日,在宁夏环欧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年产35GW高纯太阳能超薄单晶硅片智慧工厂项目工地,施工车辆来回穿梭,一片繁忙的建设景象。记者 李靖 摄

发展绿色经济、推动绿色增长是大势所趋,也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今年以来,银川市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绿色产业发展,强化绿色工业在绿色产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绿色制造体系不断培育壮大,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竞相涌现,支撑起我市绿色制造的基本面。1~9月,银川市(不含宁东)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9%,降幅超过全区6.7个百分点,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强度全区最低。绿色制造,正成为银川工业的全新底色。

打造绿色制造先进典型

绿色工厂是绿色制造的主体,绿色制造的推进,不仅给传统产业带来新的生机,也孕育着经济发展新动能。

走进宁夏隆基宁光仪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基宁光”)的绿色工厂,一条条智能化生产线高速运转,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立业数十年来,隆基宁光矢志不移地践行着“善用智能科技 创造便利生活”的企业使命,持续不断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全力为社会打造智慧和有温度的智能产品。随着全社会对环保效益重视程度的逐渐加深,面对“如何将‘绿色制造’融入企业发展”的问题,隆基宁光在大力推进公司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的基础上,将目光瞄准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等绿色关键词,在日常生产中使用环保节能材料,积极探索生产材料的重复利用价值,通过智能化生产设备的引进促进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发挥自主创新实力、研发生产高能效优质产品……不断升级完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集精细管理、敏捷制造、柔性化生产等于一体的绿色工厂,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管理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为加快推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我市以工业领域绿色制造为工作重点,积极推进工业绿色化、生态化发展。并采取优先发展、重点支持、精心培育的办法,加快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积极组织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创建工作,引领工业绿色转型。”银川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以来,我市严格落实“双碳”“双控”措施,加快推动“绿电园区”建设,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2家、绿色工厂14家、绿色产品17个。隆基、中环等重点企业拉晶速率、度电成本、能耗等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5%以上,单位增加值能耗仅为0.96吨标准煤/万元,是全区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绿色发展水平领跑全区。

完善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

“‘生态+绿色’既是今后发展的导向,也是我市工业转型升级的落脚点,围绕‘绿色化、高端化、集聚化’要求,放大绿色工业发展主阵地作用……”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高位推动抓部署,印发《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水平 构建产业链式集群发展的实施方案》,建立产业群链推进机制,构建“3+9+N”产业群链培育体系,推动产业“链式”突破、“群式”提升。新材料领域,具备单晶硅棒120GW、硅片90GW、电池15GW、石英坩埚57万只/年的生产能力,单晶硅片产能居全国首位,形成了“硅棒-切片-电池”和较为齐全的炭炭、坩埚、串焊产业配套能力,建成全国最大的工业蓝宝石生产基地;新能源领域,已具备1200套风机塔筒、串焊机1800台的生产能力,风电设备零部件配套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威力传动于8月9日成功上市,成为我国资本市场风电减速器领域第一股;新食品领域,培育了沃福百瑞、贺兰红等14家重点企业(品牌),蒙牛高端液态奶等新建项目如期投产,葡萄酒、枸杞、奶产业品牌影响力逐步提升,产业规模效应逐步显现。

同时,我市把项目建设作为集群发展的硬支撑,高标准引进实施“三新”产业项目150个,光伏材料、半导体、工业蓝宝石延链补链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向上游延伸落地了高纯石英材料、硅芯、进口氮化铝粉加工等产业项目,实现了“从无到有”;向下游延伸落地了切磨抛、大尺寸硅部件、切片、光伏电池、碳化硅三代半导体等一批产业项目,在产业链的延伸方面实现了重大进展;横向配套补齐了炭炭、坩埚、串焊机扩产、支架等项目,产业的集群化和全产业链发展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我们在产业项目推进上,始终旗帜鲜明地亮出绿色发展这一重心,坚持把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作为推动转型发展的先导,让绿色成为贯穿产业发展的主色调。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路子,推动了银川工业向绿色‘中高端’迈进。”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擦亮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底色

“今年以来,我们严格落实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层层分解下达工业能耗‘双控’指标,压实责任;按月监测分析工业能源消费状况,实施能耗动态预警调控;注重管理节能、技术节能和结构节能,制定《银川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银川工业企业绿色化转型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激发企业节能降耗积极性,今年奖补宁夏电投换热站智慧化升级改造等节能项目100万元,实现能源节约2.6万吨标准煤,宁夏瑞银公司淘汰更新再生铜综合利用项目生产线,年减少能源消费0.95万吨标准煤。”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同时,市工信局还跟踪服务环欧年产35GW高纯太阳能超薄单晶硅片智慧工厂等7个项目,帮助企业按期获得能评批复;聚焦重点行业领域,抓好重点企业、重点用能设备的节能监管,对赛马水泥、隆基硅等14家企业开展节能专项监察,推动企业进一步强化用能管理,向先进能效水平看齐;紧紧围绕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51%的目标任务,制定印发《2023年银川市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工作方案》,加快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及高附加值固废产品的推广应用。双马煤矿、红四煤矿煤矸石综合利用率提升至100%,带动全市煤矸石利用率较同期提高了17个百分点;中盛建材、绿筑节能2项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建成投产,年新增近10万吨一般工业固废消纳能力。

“下一步,我们将稳步推进工业节能提效工作向纵深发展,夯实工业节能基础,深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设备节能潜力,全面提升工业能效水平,为实现工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能效基础,不断推进工业提质增效、向‘绿’而行,擦亮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底色。”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 鲍淑玲 王少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