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们在贺兰县花园社区的社区食堂就餐。
受人口出生规律、全民健康水平提高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老年人口基数大、高龄老人比例高、独居老人家庭日益增多、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已成为发展趋势。据贺兰县人口统计分析,预计到2025年,全县老年人口将达到4.51万人。
为此,贺兰县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从老年人助餐、助浴、助行、适老化、老年大学、养老服务等需求方面出发,以专业化服务为标准,激发养老服务市场活力,为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文化养老
让老年生活有滋有味
近年来,随着村民们生活物质条件日益向好,随之而来的是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加大。在贺兰县“塞上乐龄大学”银光村分校,54岁的杨金凤体会到了跳舞的快乐。今年秋季,她来学校报名了旗袍秀、交谊舞和民族舞等兴趣课,既学习了舞蹈,也结交了朋友,每天过得充实且满足。
贺兰县“塞上乐龄大学”银光村分校建设于2021年,面向金贵镇周边村民招生,学员多的时候超过了150人,在周边村社人气很旺,常常一位难求。学校目前开设有舞蹈、声乐、书法、绘画、古筝等兴趣课,明年还计划新增智能手机应用、短视频拍摄、家庭教育等时下流行的教学内容,以帮助老年人更新知识、充实精神生活。
对老年人的关爱不能只停留在物质层面,还需要用“文化养老”落实人文关怀。今年,贺兰县争取区级资金22万元,依托该县4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开设了4个“塞上乐龄大学”实施点,截至目前累计服务1400余人次,让乡村老年生活有“知”有味。
助餐服务
让老人吃饭不发愁
“开饭喽!”每天中午11点30分,贺兰县花园社区的社区食堂里就热闹不断,前来就餐的老人络绎不绝。今年75岁的潘国林是这里的常客,他家住在附近的美茵湖城小区,自从去年社区食堂开业,这里就成了他和老伴的固定就餐点。
据了解,该社区食堂由贺兰县祥顺养老服务中心负责日常运营,通过贺兰县民政局的项目补贴,60岁以上的老人和残疾人在这里就餐可享受优惠价格,例如一荤一素一汤的套餐只需8元,牛肉臊子面7元,粉汤水饺13元。物美价廉的服务,让老人既暖心又暖胃,还时常和三五好友来这里“约饭”。
贺兰县祥顺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夏学玲介绍,目前食堂有3名厨师,每日根据老人们的饮食特点进行烹饪,每日餐食并不重样,同时,食堂还有3名配送员,为辖区出行不便的老人和残疾人提供上门送餐服务。
“做饭难”问题困扰着很多高龄、空巢、失能老年人。近两年,贺兰县围绕老人“助餐”服务,积极争取区市县各级资金1849万余元,改建1个日间照料中心、新建1个老饭桌、1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改造提升2家养老机构、5个日间照料中心、7个老年人助餐点、老饭桌项目等,不断扩大助餐中心服务人群,持续提高助餐中心餐品质量,切实保障老年群体“老有所养”“食有所依”。
家庭病床
让老人省心又省力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妥善解决部分年老体弱、长期卧床或行动不便患者的就医问题,近年来,贺兰县卫生健康局积极探索“家庭病床”社区医养新模式,聚焦六大特殊群体,通过家庭病床试点的开展,积极开创新的医防融合模式,将医院病床服务延伸到家庭,满足签约居民个性化、人性化服务需求,实现幸福养老“有医靠”。
虹桥社区卫生服务站是贺兰县首家开展家庭病床试点工作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根据社区医疗健康服务群体,分类设立疾病康复病床、残疾康复病床、老年失能病床、安宁疗护病床、孕妇产妇病床、新生婴儿病床等。据介绍,服务站服务团队在每周一、周三、周五按照上级医院医嘱要求上门服务,周二、周四、周六定期电话随访,实行“一床一管一人一策”,为建床患者提供创伤后换药、拆线、膀胱冲洗、康复治疗、中医治疗等医疗卫生服务,通过因病施策,细化健康教育、健康体检、疾病治疗、术后康复、卧床护理、心理沟通个性关怀措施,帮助老人掌握自我管理技能,提供更好的医疗体验。
截至目前,虹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辖区群众开展家庭医生签约24486人,申请建床400余人次,实际建床380张,为辖区因身体原因不便到社区服务站的高龄老人服务130余人、特殊人群(残疾人)服务30人,上门医疗卫生服务1800余人次。
记者 梁小雨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