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兴庆区月牙湖乡

抱团发展破瓶颈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

2023年11月07日  魏罗妮 杨韶华

党员在田间地头领着群众干,带着群众干。

今年,兴庆区月牙湖乡12个村7000多户村民总共拿到了220万元分红,其中有部分村子的村民们首次拿到村集体分红,分红现场大家笑得合不拢嘴。这得益于兴庆区月牙湖乡党建引领下“抱团发展”强村带弱村的发展思路。

盘活3200亩低效用地 村民首次拿到村集体分红

“来到大塘南村30多年了,我第一次拿到村集体分红。心里别提多高兴!”兴庆区月牙湖乡大塘南村村民孙军瑞告诉记者,村里去年因为村集体增收情况不理想,被市里评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村,这一消息让大家的心情低迷了好一阵。今年领到的这笔分红,虽然数额不大,但它带来的鼓舞可不小。“300元虽然数额不大,但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凡。为啥?首先说明我们的村集体经济壮大了,再一个村集体有了自主经营的能力。我们要好好干,争取未来分到更多!”今年,月牙湖乡大塘南村、大塘北村等4个村子的村民们多年来首次拿到村集体分红。

这笔分红的来源,要从3200亩“沉睡”的低效用地说起。“这3200亩地主要采用集体运营的方式,全乡12个村全部参与其中,主要种植青贮玉米。通过党建引领,以村集体经济强村带弱村的方式共同运营,最终为我们带来170多万元的自主经营收入。”负责推动这件事的兴庆区月牙湖乡滨河家园五村党支部书记罗文,他是月牙湖乡党委引入的产业带头人。据介绍,“以强带弱,抱团发展”的做法是乡党委经深入调研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后的集体决策。“在发展中大家发现,有地的村可能没人没技术,有技术的村也可能没资金没地。这样,就错过了很多发展机会。通过抱团发展,大家彼此取长补短,共同把资源整合到一起。最终,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合作效果。”罗文说。

以强带弱怎么带?资金、人才怎么跨村共享?遇到问题大家怎么合作解决?罗文娓娓道来,“简单来讲,就是各村按照比例投入资金,‘家底’厚些的村集体经济强村可以多投一些,乡里鼓励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通过贷款、借款等方式入股。资金主要用于土地流转、耕种等,各村要划分责任田,出人出力。同时,将党组织建在产业端,让组织优势转变为发展效能。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定人、定岗、定责,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各村党组织把党员大会、主题党日活动开在田间地头,及时解决各类问题。最终,各村按照入股比例和投入人力物力等情况分红,多劳多得。”

抱团发展 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

“通过跨村抱团发展,不仅让村集体壮大增加了路子,也让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干部们拓宽了思路、提升了能力,避免了薄弱村单靠出租扶贫大棚吃租金的单一增收模式,逐步缩小了薄弱村同强村的差距。此外,也避免了平均主义可能产生的‘懒汉’现象,极大地调动了各村的发展积极性。”兴庆区月牙湖乡党委副书记苏立河说道。

据介绍,今年全乡12个村的村集体收入均已超15万元,不少村子村集体收入相较以往还翻了几番。“投入20万元,最终拿回28万多元。今年我们又参与了其它几个抱团发展的项目,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50万元。我们终于从薄弱村的行列出列了。‘家底’厚了,能给群众办的事也越来越多,大家的发展信心也更足!”过去常把“穷家难当”“这事有点难,再等等”挂嘴边的兴庆区月牙湖乡大塘北村党支部书记李亮如今终于有了自信。李亮坦言,村集体自主经营性收入过去最让他头疼。拿到资金投什么怎么投?大家想到最多的是把钱拿去存银行,但利息拿来给全村分红实在不够。发展产业需要长期投入,但薄弱的“家底”又让班子囊中羞涩。“穷家难当。本来家底就薄,最怕仅有的几万块钱投出去,还啥也没做成。我们非常怕迈出这一步!”村干部思想保守、产业基础本就薄弱难以吸引有实力的企业落地、经营性人才短缺、有资金不会用不敢用……这些都让弱村的村集体增收之路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干部们也随之陷入了越穷越怕越怕越穷的犹豫状态。通过这次抱团发展,打开了像李亮这样薄弱村干部的心结,帮他们找到了缩小差距的方向。“在和强村干部共事中,大家开了眼界、学了本事。在乡党委领导下,大家人才、资金、技术、经验等共享。现在我们整体干事积极性非常高,因为风险共担,遇到问题群策群力,不再单打独斗。”李亮说。通过党建引领抱团发展,乡党委也找到了过去制约村集体经济壮大的瓶颈,聚焦因村两委缺乏经营思路、经营性人才短缺、村集体资产管理不规范、参与市场竞争中风险抵抗能力不足等发展难题找到突破方向。

跨村联合“2.0”版 开辟产业发展新空间

在大家的群策群力下,今年乡里因地制宜探索出“滨河家园二村+林下经济”“滨河家园五村+肉牛养殖”“大塘北村+黏玉米”“海陶北村+庭院经济”等自主经营的增收好路子。截至目前,带动季节性务工2000余人次,其中不少为留守老人、妇女等,增加务工总收入40多万元。村民们的干劲越来越足,对村“两委”班子的信任也逐步增加。“村集体有钱了,我们可以给老百姓办更多事、谋更多福利。今年村里发展庭院经济,对于发展成效良好的农户,我们都有相应补贴,这些钱都来自于村集体。”兴庆区月牙湖乡海陶北村村委会副主任田治林说。

“在家门口就能有工作,每月收入2000多元,挺好。村里发展好了,我们也好。”

“今年自家庭院养的绿色走地鸡销售量可以,整体收入可观。下一步村党支部提议要帮大家打造品牌,在精养上下功夫,争取卖得更远更多!”

如今抱怨声少了,点赞声多了。观望的少了,跟着干的多了。村集体底子厚了,能做的事也多了。有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干事创业的氛围也愈发浓厚。就在前不久,乡里还成立了公司,跨村联合有了“2.0”版。公司开辟环保、绿化、旅游等业务,并按照各村产业发展实际和长处派发订单。为产业发展开辟更多新空间,让村集体增收有更多源头活水。可以看到,坚强有力的党组织成为了村里产业发展的“主心骨”。通过党支部引领,不仅让月牙湖乡各村资源优势变成了发展优势,让村民们在发展中得到了实惠,也让干部们在干事创业中不断解放思想积累经验。这正是这里破除发展困境提升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的重要“法宝”。

记者 魏罗妮 杨韶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