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银川市总工会在盾源、中欣晶圆等4家企业试点开展“新时代凤城工友大学堂”公益培训进企业活动。开班后听课职工反响热烈,学习热情高涨。目前,全市40家产改试点企业一线职工踊跃参与该活动。
拥有一支稳定且不断学习的职工队伍,是制造型企业稳健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市总工会为一线职工做好公益培训,一方面充实了他们的业余生活,下班时间有平台“充电”,有利于员工自身成长;另一方面,企业也需要一支有素质、愿学习的员工队伍,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
“工友大学堂”利用企业职工“点餐式”文化服务方式,“三清单”打造公益培训实用精品课程,为职工量身定制“服务清单”,开展包含文化类、体育类等方面的24门公益培训课;让职工制定“需求清单”,确定针对性强、实用性好的公益培训课程,把“文化大餐”配送到一线职工身边,这些做法值得肯定。有关部门可以在前期做的基础上,联合企业创新培训模式,争取从员工内部发掘、培养一批职工导师,既能了解员工所需所想,也能让职工成为“工友大学堂”的主角,让员工有更多成就感、获得感。
大型生产制造型企业一般远离市中心,一线职工因倒班需要住在厂区,下班后的活动较为单调匮乏。丰富一线职工业余生活,让他们能有除薪资以外的收获,真正把心留在企业,一直都是企业的重要工作。开展“工友大学堂”是助力企业留下员工的积极尝试,也是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这一模式能成为银川帮扶企业的有效平台,对招引外来企业来说将是一张拿得出手的“名片”。
周志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