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宁夏科普创作书籍。
日前,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主办的“科普中国专家沙龙——宁夏科普科幻作品创作与传播路径探讨论坛”在银川举办。论坛围绕宁夏的科普科幻作品创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交流。11月24日,第三届宁夏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正式拉开帷幕……一路走来,宁夏科普创作走过了怎样一个历程,又创作出哪些优秀的作品,有着怎样的特点?本期封面话题我们就对此进行一番探究与梳理。
从上世纪80年代说起的历程
11月24日,第三届宁夏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正式拉开帷幕,很多“小粉丝”得知消息后跃跃欲试。这是第三次为孩子们举办科普科幻作文大赛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对于主办单位宁夏科普作家协会来说,已经驾轻就熟。本次大赛依旧设置科普、科幻两个创作方向,通过选拔,优秀作品的创作选手将被推荐参加全国举办的现场写作决赛。
“每一届优秀作品,我们都会收录到集子里,这些是孩子们的荣誉,也是宁夏科普创作值得期待的未来。”宁夏科普作家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杨鹏斌说,“这几年,宁夏的科普创作环境生机勃勃。而说起宁夏科普创作的历程,要从上世纪80年代说起。”
1979年8月宁夏科普创作协会正式成立。次年2月,在宁夏科普创作协会举办的首届科普作品征文比赛上,应征者140人,共征集诗歌、相声、小说等各类科普文字作品238篇,计89万字,科普美术作品140幅。
在这些作品中,王天雍创作并获得一等奖的《小朋友讲卫生》宣传画册,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30万册,之后还获得了全国医药卫生优秀科普书籍奖。“也是在那之后,当时宁夏涌现出一批颇有影响力的科普作品。”杨鹏斌说,比如著名作曲家潘振声创作的20首科普文艺作品,被编辑成《我们从小爱科学》一书;那守范创作的《顶板》一书,被评为最佳科普著作奖,还被煤炭部列为矿工必读的井下安全知识丛书,全国发行88万册……这些书籍见证了那一时期的创作成果,也为宁夏科普创作打下了一个较好的基础。
专业又有趣的原创书籍
在这些较早期及之后的科普作品中,由宁夏地质专家徐国相先后创作出版的《自然奇谜与踪影》《朔方科普夕拾》等著作,也令人印象深刻。这些作品汇聚了徐国相大半生研究的心血,尤其是2011年出版的《朔方科普夕拾》一书,全书20万字,是由他发表和出版的众多文集中精选出的43篇文稿汇编而成。这些科普书稿都将专业的知识,深入浅出地编排为大众易于接受的科普读物,激发起读者对地质学的兴趣,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2018年宁夏科普作家协会的成立,让科普创作有了更好的环境和土壤。北方民族大学特岗教授刘秉儒创作整理的《贺兰山矿山乡土植物图鉴》、宁夏大学数学科教授汪文帅等人编辑出版的《有趣的矩阵》、宁夏儿童科幻作家赵华的《贺兰山少年科幻系列》、宁夏地质博物馆编写的《时光切片—宁夏地质演化简史》等系列科普图书、宁夏科普作家协会首席科学传播学家郑永春的《这就是中国》系列科普读物,以及汇集了第二届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总决赛和复赛中部分的获奖优秀作品的科普科幻优秀作品集《等你,在未来(宁夏篇)》……这些书籍的背后,凝结着很多人的心血。
丰富多样的科普创作形式
如果你认为科普创作只是出版一些书籍,可就大错特错了。不妨登录宁夏科普作家协会的官方网站看一看——文章、挂图、摄影、动画类科普作品让人立刻产生兴趣想一探究竟,最有趣的,当属“流行歌曲的科普密码”,通过一篇篇科普文章,对流行歌曲进行了生动的解读。
《夜空中最亮的星》,介绍了北极星的知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则介绍了大家熟悉却又陌生的植物知识;借着《虫儿飞》的童真童趣,介绍昆虫知识……这样生动有趣的科普形式,让科普变得极具趣味性。“今年第四届‘歌曲中的科学’已征集结束,待评选后,大家就可以看到更多优秀的科普创作作品。”杨鹏斌说。
曾在2021宁夏首次科普作品创作传播大赛上,凭借《地脉空调》获得动画类一等奖(之一)的彭青云,是宁夏地质资料馆的一名科研人员,在她的作品中,通过动画形式,介绍了和地热有关的知识,有趣的内容结合动画的表达形式,让这部动画跟随科研人员一起走进校园,激发了孩子们对于地质知识探索的兴趣。“除了这个主题,我们项目组还完成了介绍富硒土壤的《大话西能》、介绍石灰岩的《石灰吟》,介绍宁夏河流的《宁夏为什么属于全黄河流域》,以及介绍化石的《大地的输液》共5个动画科普视频,可以说,形式的丰富重要且有效,这也是未来我们会加大力度探索的方向,希望能为更多受众,编辑拍摄更多内容过硬、形式丰富的好作品。”彭青云说。
记者 王敏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